第35章(2 / 4)
握。
此法虽压住黄巾烽火,却令洛阳皇权崩解,诸侯坐大——刘焉这老狐狸,何曾是为朝廷谋?分明要借机裂土称雄!
(
刘焉起初上书请求担任交州牧,企图借此远离中原纷争。
然而侍中董扶向他透露益州蕴含之气,促使他转而谋求益州牧之位。
据史料记载,刘焉在完全掌控益州后,借汉中五斗米道叛乱为由,切断了益州与朝廷的全部联系,拒绝缴纳赋税,在蜀地建立王国。
关于刘焉竭力推举侄儿刘凤出任幽州牧的动机,可归纳为三大关键因素:
要因素在于刘凤的军功——他率部平定黄巾,阵斩三位黄巾领,战功足以胜任州牧之职。
其次,灵帝刘宏对刘凤的宠信朝野皆知,配合平叛战功,必将获得显赫封赏。
最后,此举能巩固叔侄私谊,暗中形成政治联盟。
即便抛开亲缘关系,单从利益考量,推举刘凤对刘焉也大有裨益。
刘凤早已洞悉叔父的盘算,这些年刻意交好,正是为了换取幽州牧的举荐。
如今计划即将实现,多年布局将带来最丰厚的回报——整个幽州都将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三日后,宣旨宦官抵达广宗城,诏令冠军侯入京述职。
刘凤当即整军启程,率五万北军疾行五日,顺利完成四百余公里的行军返回洛阳。
按照规制,朝廷直属部队由大将军何进派人接管军营。
交卸兵权后,刘凤仅率典韦及数百亲卫回到骠骑将军府,养精蓄锐准备次日朝会。
暮色四合时,刘凤正卧榻休憩,突被岳丈蔡邕唤至府中。
原来蔡邕设下盛宴,广邀清流同僚共贺战功。
这些清流官员此番赴宴另有用意——他们想借此试探刘凤立场是否依旧。
倒非他们多疑,实在是刘凤此番建功太过煊赫。
黄巾三魁张角兄弟皆丧其手,此等殊勋足以位列朝堂中枢。
宴席间,刘凤敏锐察觉众人心思,当即表明与清流同进退之志。
见他态度鲜明,在座官员顿觉心安。
宴毕归府,刘凤略作梳洗,便命典韦携宝箱夜访张让。
见到满箱珠光宝气,这位中常侍当即拍胸担保幽州牧之职非冠军侯莫属。
诸事已毕,刘凤终于得以宽衣就寝。
数月征战劳顿,此刻功名将成,自是酣然入梦。
翌日朝堂却因封赏之事喧嚷不休——皆因这位冠军侯的赫赫战功,竟使其余平叛将士黯然失色。
朝廷曾颁布诏令:凡诛杀黄巾军三大领之一者封侯,诛杀二者封千户侯,全歼三贼者封万户侯。
此等厚赏本为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未料竟真有人达成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冠军侯刘凤不仅亲手完成"
三贼连斩"
,更亲率黄金火骑兵横扫幽、青、豫、冀四州黄巾之乱。
如此不世战功,理当重赏。
然刘凤现已位居冠军侯(食邑三万户)、骠骑大将军(秩四千二百石),官爵已至人臣极致。
以大将军何进为的外戚集团与世家官员联手反对再加封赏——这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少年将军,不仅威胁到何进新晋大将军的权位,其日益显赫的皇室派系领袖之势,更令各方势力忌惮。
何进身兼外戚领与皇长子舅父双重身份,决不容许皇室势力威胁嫡系继承;世家集团则严防权柄旁落。
有趣的是,平日针锋相对的清流派与宦官集团,此番却罕见联合力主封赏——天子刘宏如此厚待刘凤,实则为幼子刘协铺路罢了。
清流官员们毫无争议地将刘凤视作自己人,尤其是与蔡邕之女联姻后,双方纽带更为牢固。
此时清流正需推举能与外戚抗衡之人,而暗藏皇室背景的刘凤恰是最佳人选。
宦官集团对刘凤的鼎力支持源于双方利益共生——源源不断的财帛进贡,加之擢升其官爵亦能壮大阉党势力。
当下朝堂内外戚与宦官两派剑拔弩张,何进率外戚集团力推皇长子入主东宫,此举将终结宦官们的荣华富贵。
以十常侍为的宦官们急需培植抗衡力量,遏制外戚独揽朝纲之势。
天子刘宏欲厚赏刘凤,既出于商贾重诺的本性——既承诺诛杀黄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