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家族基石(1 / 2)
宁国公府内,那场极致喧嚣的寿宴所带来的余波,似乎已彻底平息。府中一切井然有序,仆役们各司其职,田庄铺面的管事们依旧按时前来禀报事务,孩子们按部就班地读书习武。然而,一种微妙的变化,如同初春冰雪下的暗流,正在这鼎盛门庭的深处悄然涌动。顾廷烨与明兰并未将月下的警醒宣之于口,但他们的行动,那逐步收敛的锋芒,那转向根基的筹划,已然被府中最核心、最敏锐的一些人所感知。一种无形的、关乎家族未来的思虑,在静谧中弥漫。
这一日,明兰并未像往常一样处理琐碎家务,而是命人将外书房旁那间常用于议事的偏厅仔细收拾了出来。她并未召集所有仆役,只请了顾廷烨在场,又唤来了日渐懂事的团哥儿和虽年幼却也需开始耳濡目染的圆姐儿,以及府中几位跟随多年、身居要职、堪称左膀右臂的管事嬷嬷和男性管事,如总管事、掌理库房的嬷嬷、以及如李德福、丹橘这等掌管着重要外务和内务的旧仆。
众人心中皆有些许诧异,不知主母此番郑重其事,所为何故。只见明兰端坐于上首,顾廷烨坐于一旁,神色平静,并无言语,显然是将主导之权交给了妻子。团哥儿和圆姐儿被安排坐在父母下首,小脸上也带着几分不同于平日的认真。
厅内寂静,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明兰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她的眼神沉静而有力,带着一种超越日常琐务的庄重。她并未寒暄,开口便直指核心,声音清晰而沉稳,落在每个人心上:
“今日唤大家前来,是有些话,想当着侯爷和孩子们的面,与诸位说说清楚。”她微微停顿,让每个人都集中了精神,“近日府外之盛况,诸位想必都看在眼里。贺礼盈门,宾客如云,赞誉不绝。此乃陛下天恩,亦是侯爷与众人多年来浴血奋战、苦心经营所致,我顾家上下,与有荣焉。”
她先是肯定了眼前的荣耀,随即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语气变得愈发深沉:“然,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世间,从未有永开不败的花朵,亦未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一时的权势,如同那戏台上的蟒袍玉带,看着耀眼,终究是身外之物,可予可夺。滔天的富贵,也如同沙上之塔,若根基不牢,风浪一起,便有倾覆之危。”
这番话,如同冷水滴入滚油,让在场除顾廷烨外的所有人,心中皆是一凛。尤其是几位老成的管事,他们历经世事,更能体会这番话背后的重量与远见。
明兰的目光重点落在团哥儿和圆姐儿身上,语气温和却无比郑重:“团哥儿,圆姐儿,你们要记住,也要让你们的弟弟妹妹们都记住。我们顾家,能有今日,其立世之基,从来就不在于这一时煊赫的权势,也不在于那堆积如山的金银。”
她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顾家立世之基,首在‘忠君爱国’。” 她看向顾廷烨,眼中是毫无保留的认同,“你们父亲,半生戎马,身上伤痕累累,所为何来?非为一己之功名富贵,乃是为护卫社稷安宁,黎民免于战火。此心此志,天地可鉴。无论日后境遇如何,顾家子孙,皆当以此为本,不可或忘。此乃大节,亦是家族安身立命之根本。”
“其次,在于‘耕读传家’。”明兰继续道,目光转向厅外,仿佛能穿透屋宇,看到那些悄然购置的田庄与正在扩建的藏书楼,“权势或可消退,富贵或可散尽,但只要家族子弟不失读书明理之志,不失躬耕田亩之能,便总有东山再起之机,总有安身立命之所。诗书,可明心智,知荣辱;田亩,可产粮食,活人命。此二者,方是家族延续的真正血脉,远比那些浮财更为紧要。”
“最后,亦是最紧要者,在于‘兄弟同心’。”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回旋在厅中,“家族之树,能否枝繁叶茂,看的是其下的根系是否盘结紧密,能否共同汲取养分,抵御风雨。你们兄弟姐妹之间,当相互扶持,彼此守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绝不可因些许利益便生嫌隙,更不可因外人挑拨而离心离德。唯有内部铁板一块,外力才无可乘之机。记住,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她说完这三点,厅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团哥儿紧抿着嘴唇,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圆姐儿似懂非懂,却也感受到母亲话语中的分量,乖乖坐着不敢乱动。
明兰的目光这才转向那些核心仆役,语气依旧庄重,却多了几分托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