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未雨绸缪(1 / 2)

加入书签

月下对酌时那“盛极当思退路”的警醒,并非一句空谈。寿宴的喧嚣彻底散去之后,宁国公府看似一切照旧,依旧门庭显赫,仆从如云,但在那深宅之内,最高掌权者的心中,已然掀起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顾廷烨与明兰这对夫妇,以其一贯的默契与执行力,开始将那份高处的清醒,转化为具体而微的行动,为这艘正处于鼎盛年华的巨轮,悄然调整着航向,预备着可能到来的风浪。

首先着手调整的,是那些过于显眼、容易授人以柄,或与朝堂势力牵扯过深的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利润丰厚,如同挂在门楣上的明珠,璀璨夺目,却也最容易引来觊觎与攻讦。

一日,顾廷烨召来了几位掌管此类核心产业的管事,其中便包括李德福。他在外书房单独见他们,神色平静,语气却不容置疑。

“北边那几处与军中关联过密的马场,除了保证军需供应最核心的部分,其余附属的皮货、草料生意,可以逐步收缩,或寻找可靠之人接手,我们占股即可,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挂在明面。”顾廷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李德福,“德福,你负责的马场,尤其要注意分寸,与当地驻军将领的往来,务必保持在公务范畴,私下馈赠,能免则免。”

李德福心中一震,他深知这几处产业如今的规模与利润,但见顾廷烨神色凝重,立刻躬身应道:“是,侯爷,小的明白。定会妥善处理,绝不留下任何隐患。”

另一边,明兰也在处理类似的事务。她将丹橘和另外两位负责京城及江南绸缎庄、织造分销的掌柜唤来。

“如今我们名下挂着‘宁国公府’招牌的铺面,尤其是那些地处繁华、引人注目的,需要做些调整。”明兰语气温和,却带着决断,“可以逐渐转为与信誉良好的老字号合作,我们以资金、渠道入股,隐于幕后分红,或者,将部分铺面转到几位忠心可靠的旧仆名下,由他们明面经营,我们暗中掌控。总之一条,不必让外人一眼就看出,这些日进斗金的生意,桩桩件件都与我顾家直接关联。”

丹橘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这是要化明为暗,藏富于人。她沉稳应下:“夫人放心,奴婢知道该如何做。会寻几家根基干净、背景简单的老合作商号洽谈,必不会引人注意。”

这些调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计划地、平缓地进行,避免引起外界不必要的猜测和市场动荡。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过于扎眼的利润被主动舍弃,如同为过于繁茂的大树修剪掉一些招风的枝叶。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隐秘,也更为长远的计划也在同步推进——将更多的资金与资源,转向那些不易察觉、却能福泽子孙后代的领域。首当其冲的,便是土地与知识。

明兰亲自过问,通过分散在不同人名下的代理人,在京畿附近及江南鱼米之乡,陆续购置了数处位置适中、土壤肥沃、水利便利的田庄。这些田庄规模不算最大,但管理精良,产出稳定,且地契分散,不引人注目。土地,是这个时代最根本、最不易贬值的财富,也是家族退守时最坚实的底气。

而顾廷烨则将他的一部分精力与财力,投入到了藏书上。他本就与诸多文人名士交往,如今更是有意地、系统地搜集各类典籍。不仅仅是经史子集,更包括医卜星象、农桑水利、匠作技艺等“杂书”。他专门拨出一处位置幽静、防火防潮的院落,扩建为藏书楼,聘请了两位精于版本目录学的老秀才负责整理、校勘、抄录。他对手下负责此事的人言道:“金银易散,权位易失,唯有知识,藏于书中,可传后世,启人心智。此乃家族真正的底蕴。”

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准备,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夫妇二人也做出了微调,注入了更多“居安思危”与“挫折”的元素。

明兰不再仅仅满足于团哥儿的学业进步和品性纯良。一日,团哥儿因一篇策论得了西席的夸奖,兴冲冲地拿来给母亲看。明兰仔细看了,确实写得不错,条理清晰,引经据典。但她并未一味夸奖,而是指着其中一处略显空泛的论点,温和却严肃地问道:“团哥儿,你此处说‘为政当以仁德为本’,此言自然不错。但若你为一地父母官,遇大灾之年,饥民遍野,盗匪四起,国库空虚,你当如何行这‘仁德’?是先开仓放粮,还是先弹压匪患?粮少人多,又该如何分配,方能既活人命,又不生乱象?”

团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