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汪绿萍:以共赢格局破对手诘难(2 / 4)
,语气坚定,“华国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率还不到 30%,核心技术仍被国外企业垄断。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独立自主’,不借助外部力量,至少还需要十年才能突破技术瓶颈。而这十年里,国际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等到我们掌握核心技术的时候,市场早就被别人瓜分殆尽了。林总,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要放长远眼光。”
就在林振邦若有所思的时候,我话锋一转:“其实,汪氏与泡菜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对林氏也有好处。”
“对我们有好处?” 林振邦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疑惑,“你什么意思?”
我微微一笑,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产业链布局图,铺在办公桌上:“林氏主营半导体设备制造,而我们生产的半导体材料,恰好是你们设备的核心配套产品。如果汪氏能通过与泡菜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你们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更重要的是,泡菜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有上百家设备采购商,如果我们能说服他们使用林氏的设备,这对贵司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吗?”
林振邦和他的助理都愣住了,显然没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过了好一会儿,林振邦才缓过神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你...... 你是说,汪氏愿意跟林氏合作?可这样一来,你们不是要让利给我们吗?汪董事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不是让利,是合作共赢。” 我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华国民营企业就像这片建筑群里的一栋栋大楼,单独看,每一栋都很坚固,但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协同,就成不了气势恢宏的城市。现在国际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拆台,而是抱团取暖。汪氏与林氏合作,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能带动整个华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这比汪氏一家独大,要有意义得多。”
林振邦沉默了,他看着办公桌上的合作协议和产业链布局图,眼神中渐渐褪去了最初的傲慢和质疑,多了几分思考和认同。他的助理小声说道:“林总,汪董说得有道理。如果我们集团能跟汪氏集团进一步合作,再借助泡菜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渠道,林氏的设备确实有可能打开国际市场......”
林振邦深吸一口气,走到我面前,语气诚恳了许多:“汪董,之前是我态度不好,说话太冲,你别往心里去。关于合作的事,我需要回去跟公司高管团队商量一下,但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我伸出手,微笑着说:“没关系,商业竞争嘛,难免会有摩擦。我期待能与林总携手,为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林振邦握住我的手,用力点了点头:“好!我回去之后马上组织会议,尽快给你答复。”
送走林振邦一行人,办公室的门缓缓合上,空气中还残留着刚才激烈讨论的余温。我重新坐回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前,指尖轻轻拂过合作备忘录上 “泡菜国现代汽车集团” 的落款,目光落在窗外 —— 楼下的车水马龙里,林振邦的黑色轿车正缓缓汇入车流,车身上现代汽车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的标志一闪而过,想必此刻他正迫不及待地要和团队商议合作事宜。办公桌上,刚从现代汽车集团总部寄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样品盒还未拆封,透明的包装盒里,蓝色的电池正极材料泛着细腻的光泽,那是我们此次合作的核心产品。
“汪董,刚才林总的态度转变也太快了,我还以为要争执更久呢。” 助理小陈端着刚泡好的龙井走进来,将茶杯轻轻放在样品盒旁,语气里满是感慨,“您最后那番关于汽车产业链协同的话,说得真是太有道理了,连林总身边最固执的助理都在点头 —— 刚才他盯着您桌上那套现代汽车的零部件样品,眼睛都直了。”
我拿起笔,在备忘录上补充了 “与林氏对接汽车冲压设备采购标准” 的备注,笔尖划过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供应” 的条目时,特意停顿了片刻。抬头看向小陈,嘴角扬起一抹浅笑:“不是我说得有道理,是现实摆在眼前。林振邦是个聪明人,只是之前被‘同行是冤家’的旧思维困住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林氏的汽车冲压设备在国内虽有口碑,可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工厂一直用的是德国和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