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汪氏集团女性扶持计划:访谈间的远见与口碑逆袭(1 / 3)
演播厅的聚光灯骤然亮起,暖黄色的光线落在 “绽放她力量” 综艺节目的舞台上。我身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指尖轻轻拂过座椅扶手,目光扫过台下挥舞着荧光棒的观众,最终落在对面笑意盈盈却眼神锐利的主持人谢娜娜身上。作为汪氏集团的董事长,我习惯了商场上的刀光剑影,可面对全国直播的镜头,仍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 毕竟,这场访谈的焦点,是两个月前引发民营企业效仿热潮的 “汪氏集团女性员工扶持计划”。
“汪董,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 谢娜娜手持话筒,笑容恰到好处,“在节目开始前,我们做了个小调查,现场有 87% 的观众表示,是因为‘女性员工扶持计划’才关注到今天的访谈。但也有声音质疑,这会不会是汪氏集团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毕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女性友好’似乎成了不少企业的‘流量密码’。”
第一个问题便如此犀利,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摄像机的镜头齐刷刷对准我。我端起桌上的玻璃杯,轻轻抿了一口温水,目光平静地迎向林薇:“谢娜娜小姐,你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有代表性。但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去年集团内部晋升评审时,有位在技术部工作了五年的女员工,项目业绩排名部门前三,却在晋升答辩时说‘我可能不太适合管理岗,毕竟以后要兼顾家庭’。后来我才知道,她所在的团队里,12 名男性员工中有 9 人主动申请管理岗,而 5 名女性员工里,只有 1 人提交了申请。”
我放下玻璃杯,指尖在桌沿轻轻敲击:“很多人觉得女性在职场的困境是‘歧视’,但真正的问题比这更隐蔽 —— 是我们的文化环境,让女性从一开始就自我设限。汪氏集团有 3200 名员工,其中女性占比 58%,但中层管理岗中女性只占 31%,高管团队里女性更是只有5 人。制定‘女性员工扶持计划’,不是为了搞‘性别倾斜’,而是要打破这种隐形的枷锁。我们设立了‘女性领导力培养营’,邀请行业内的女性高管担任导师;推行‘弹性工作制度’,允许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员工远程办公;甚至在绩效考核中,专门增加了‘跨部门协作贡献’指标,因为数据显示,女性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往往被低估。”
谢娜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追问道:“汪董事长,您提到了数据,那有没有具体的案例能证明这个计划的效果?毕竟很多企业也推出过类似政策,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当然有。” 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翻开其中一页,“这是集团市场部的一位女员工,去年她因为怀孕,主动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海外项目。今年参与扶持计划后,她带领团队开发了‘线上营销新方案’,不仅为公司节省了 30% 的营销成本,还让产品销量提升了 25%。现在她已经晋升为市场部副总监,成为团队里的‘定海神针’。还有研发部的一个女性团队,之前因为担心‘照顾家庭没时间加班’,多次婉拒重点项目,加入扶持计划后,她们提出的‘柔性工作排班制’,让团队效率反而提高了 18%,上个月还拿下了国家技术创新奖。”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谢娜娜笑着点头:“汪董事长的话听起来,这个计划确实让很多女性员工受益,但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男性员工的反馈,他们担心这会导致‘反向歧视’,比如晋升机会向女性倾斜,您怎么回应这种担忧?”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我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坚定却温和:“首先,‘扶持’不等于‘倾斜’。汪氏集团的晋升体系始终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扶持计划只是为女性员工提供更多‘机会’,而不是直接给予‘结果’。比如我们的‘女性领导力培养营’,男性员工只要符合条件也能报名,今年就有 12 名男性员工参与其中,他们反馈说‘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接触过的协作技巧’。其次,真正的职场公平,不是‘男女一模一样’,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价值’。男性员工在家庭中也会面临‘必须拼命工作’的压力,未来我们还计划推出‘家庭责任共享计划’,比如延长男性员工的陪产假,设立‘家庭应急假’,让职场公平覆盖到每一个人。”
说到这里,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认真倾听的观众:“其实,关注女性员工,最终受益的是整个企业。数据显示,女性占比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