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谋局:风雨过后是晴空(4 / 4)
,把实验室里的论文变成生产线能落地的技术。比如下个月,我们要送二十名教授去新能源工厂轮岗,让他们亲眼看看课本里的公式在车间里怎么用。”
电话那头传来翻纸的声音,李将军接着说:“刚才总参的同志还在问,推广‘青锋计划’会不会让技术人才过于集中,反而增加风险?”
“这正是我们要防备的。” 我转身看向墙上的全国地图,手指落在几个标记点上,“我们在西北、华南、华东各设了一个人才储备库,每个库的核心技术都不一样。比如西北侧重储能材料,华南专攻芯片设计,就算某个区域出了问题,其他区域的人才也能迅速补位。而且所有学员都要签‘双向选择’协议,既能在民营企业发展,也能响应国家召唤进入科研院所,这样人才流动就活了。”
李将军突然叹了口气:“绿萍啊,说实话,当初楚濂的事出来,不少人担心你们汪氏会收着掖着,没想到你们反而把摊子铺得更大了。”
“收着掖着才是真的危险。” 我望着窗外渐亮的晨曦,声音格外清晰,“就像一棵树,根系扎得浅才怕风刮,要是能顺着国家的产业布局把根须蔓延开,再大的风雨也不怕。我们下个月要跟德国的高校合作,把‘青锋计划’的模式输出过去,让外国留学生也来学我们的技术标准,您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守’?”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李将军带着笑意的声音:“算,太算了。看来这盘棋,你们早就想好了后招。行,我这就把你的想法整理成报告,给专人送过去。”
挂了电话,我看着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想起祖父曾今说过的话:“真正的谋略,不是算准每一步,而是在变数里找到定数。”
此刻阳光正好越过楼宇的缝隙,在 “青锋计划” 的文件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仿佛已经照见了那些年轻人才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模样。
挂了电话,我对张毅和小陈说:“看来我们的‘青锋计划’又要加速推进了。通知人力资源部,再增加五十个招生名额,争取能覆盖更多的高校和专业。”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我们还在讨论着未来的规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我知道,每一项部署都关系到汪氏的未来,更关系到华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不负国家的期望,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