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谋局:风雨过后是晴空(3 / 4)

加入书签

列为示范案例。”

我回了个抱拳的表情,转头对正在整理文件的小陈说:“通知各分公司总经理,下周一召开视频会议。我们要在三个月内,把‘国盾’系统的民用版本推广到长三角所有高新技术园区 —— 这盘棋,该落子了。”

小陈刚应声要走,我又补充道:“视频会议准备好两份材料,一份是‘国盾’系统民用版本的适配方案,另一份是跟长三角园区的合作框架。特别要标注清楚,每个园区的监测数据中心必须接入我们的云端备份系统,而且要跟当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实现数据互通。”

“明白,” 小陈在笔记本上记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董事长,上午研发部说,新型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又突破了 5%,要不要在会上同步这个消息?”

我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新能源基地的规划图:“当然要提,还要重点说。告诉研发部,把这个成果纳入专利共享池,但附加条款里必须注明,使用这项技术的企业,每年要拿出 5% 的利润投入基础材料研发。我们不能只做技术输出,还要搭建良性循环的研发生态。”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首席战略官张毅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董事长,这是长三角高新技术园区的调研报告。有三个园区提出,希望我们能派驻技术团队长期驻场,协助他们搭建内部的安全防护网。”

“答应他们。” 我接过报告快速翻阅着,“但驻场团队要实行轮岗制,每三个月换一批人。另外,让人力资源部从‘青锋计划’里挑选五十名应届生,提前进行园区安全管理的专项培训,明年开春后直接派过去。”

张毅有些惊讶:“这么快?他们还没正式入职呢。”

“就是要趁他们刚走出校园,锐气最足的时候,让他们深入一线。” 我指着报告上标记的重点园区,“这些地方是新能源和芯片产业的聚集地,也是未来技术竞争的前沿阵地。让年轻人早点熟悉战场,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

夜幕渐渐降临,办公室里的灯光亮了起来。我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对张毅和小陈说:“其实推广‘国盾’系统只是第一步。等长三角的模式成熟了,我们要把它推广到全国的重点产业园区。到那个时候,不仅能防范技术泄露的风险,还能整合全国的技术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小陈若有所思地说:“董事长,您这是想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技术安全和创新网络啊。”

“没错,” 我点点头,眼神坚定,“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所有企业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我们汪氏要做的,就是搭建这个连接各方的桥梁,让华国的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更有底气。”

张毅在一旁感慨道:“董事长,您的布局真是长远。现在看来,楚濂那点小动作,根本动摇不了我们的根基。”

“他代表的是过去那种狭隘的利己主义,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我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璀璨的星空,“我们要走的路,是一条着眼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道。虽然前方可能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是李将军打来的。

我笑着说:“李将军,这不是我们汪氏一家的功劳,是国家给了我们民营企业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李将军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起来:“绿萍你这丫头,总是把功劳往国家身上推。不过上面的人还说了,推广归推广,核心模式得守住。他特别提到你们那个‘企业 - 高校 - 基地’的三角联动机制,让我们好好研究。”

我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流汇成的光河,声音里带着一丝深思:“李将军,其实这个机制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动态调整’。我们计划每季度收集高校的课程反馈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像拧螺丝一样慢慢校准培养方向。”

“哦?这倒是新鲜。” 李将军的语气里透着好奇,“具体怎么操作?”

“您看,” 我用指尖在玻璃上虚画着三角形,“高校负责理论根基,但要砍掉那些脱离产业的‘水课’;企业提供实践岗位,可不能只把学生当临时工用;我们基地呢,就做中间的转换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