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双翼齐飞:厚待人心与技术突围(3 / 4)

加入书签

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 t 恤,“但我总觉得,电极材料里藏着能让世界跑起来的能量。”

“那等你成功了,第一个给汪氏用。” 我拍着他的包,听见里面传来玻璃瓶碰撞的轻响 —— 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偷偷收集的各种电池正极材料。

办公室的百叶窗忽然被风掀起一角,阳光斜斜地打在测试报告上。司马青川的手指点在 “-20c放电效率 91%” 那行字上,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你知道吗?去年冬天实验室的暖气坏了,我们就裹着军大衣守在设备旁,看着屏幕上的数字一点点往上爬。有个博士生冻得流鼻血,还笑着说这数据比他女朋友的体温还靠谱。”

我忽然想起上周去实验室考察时,看到墙角堆着十几个空暖水瓶。当时还以为是保洁没及时清理,现在才明白那是他们熬过无数寒夜的见证。“那些孩子的年终奖翻倍,” 我拿起笔在报告上批注,“再给实验室装套最先进的恒温系统,冬天不用再裹军大衣了。”

司马青川猛地抬头,眼里的蓝光比电池更亮:“师妹,你还记得我们在图书馆偷改电池模型的事吗?管理员以为我们在搞什么危险实验,把保安都叫来了。”

“怎么不记得,” 我笑着摇头,“你当时把图纸塞到《新能源材料学》的书里,结果被借阅的教授发现,反倒帮我们联系了专利局的人。” 阳光顺着百叶窗的缝隙移动,在报告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那时候总觉得,要做出能改变世界的电池,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现在也觉得路还长,” 他把 U 盘插进我的电脑,屏幕上跳出初代电池和第四代电池的对比图,“但至少能看到前面的光了。”

我点开量产方案的文件夹,忽然发现最后附了份名单 —— 研发团队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他们攻克的技术难题。最末尾那个名字是司马青川,后面写着 “总负责人,连续 72 小时值守突破隔膜材料瓶颈”。

“把这份名单贴到集团的荣誉墙上,” 我按下打印键,看着纸张簌簌吐出,“让所有人都知道,是谁让汪氏离‘跑遍全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打印纸吐出的沙沙声里,司马青川忽然指着对比图里的红色曲线:“你看初代电池的衰减率,当时我们还傻呵呵地庆祝突破 500 次循环,现在回头看真是坐井观天。”

我抽出最上面那张名单,指尖划过 “低温电解液配方:林晚” 的字样:“下个月让林晚牵头成立专项组,把低温技术拆分成模块化专利。欧盟市场对 - 30c性能有硬性要求,这些专利能帮我们敲开德国车企的供应链。”

“德国?” 他眼里的蓝光晃了晃,“我以为先攻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是基础盘,但高端市场得靠技术壁垒。” 我拉开抽屉,拿出份标注着密密麻麻批注的世界地图,“你看这里 ——” 红笔圈住的北欧三国闪着荧光,“沃尔沃刚宣布 2030 年全面停产燃油车,他们的电池供应商在低温性能上一直有短板。我们的第四代电池如果能通过他们的极端环境测试,就能拿到独家供应权。”

司马青川的手指点在地图边缘的日本:“去年东京大学那组关于固态电解质的论文,是不是给了你启发?”

“不仅是启发,” 我调出邮件记录,“我已经让人事部联系他们的首席研究员了。给的待遇是原职的三倍,再配独立实验室 —— 你团队缺的那几位材料专家,下个月就能到岗。”

他忽然抓起那份名单,指腹按在 “连续 72 小时值守” 的字样上:“其实那天凌晨三点,实验室的氩气罐快空了,是后勤部老王骑着三轮车从仓库调货过来的。他说知道我们在做大事,不能断了气。”

“所以老王的儿子明年出国留学,学费由公司承担。” 我拿起笔在名单边缘补了行字,“研发组每个人的家属,都纳入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 阳光忽然铺满桌面,把地图上的红圈照得发烫,“等东南亚的电池基地投产,我们就在当地建学校 —— 员工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全用汪氏的奖学金。”

司马青川把 U 盘重新插进电脑,屏幕上弹出张三维模型图:“这是第五代电池的构想,能量密度还能再提 15%,但需要超临界干燥设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