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汪氏集团的技术攻坚:从地球到月球的远见征程(3 / 3)

加入书签

部门沟通,争取将这个计划纳入国家的太空发展战略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如果真能实现,那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弗里克教授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这正是我们的目标,” 我坚定地说,“明天的会议上,我们就详细讨论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为全人类的能源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挂了电话,我再次看向墙上的世界地图,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月球背面标注处凸起的纹路。办公室里的落地钟敲了八下,傍晚的霞光穿过百叶窗,在地图上投下狭长的光斑,恰好覆盖了从华国到德国再延伸至月球轨道的虚拟航线。

“汪总,这是您要的地月运输方案初稿。” 副总推门进来时,手里的文件夹边缘还沾着咖啡渍,“航天部门的王院士说,他们新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 payload (有效载荷)能达到 50 吨,但往返周期得 45 天,比我们预期的多了两周。”

我接过方案翻到推进剂补给那一页,系统光幕突然在纸页上叠印出淡蓝色数据流:“建议采用地月转移轨道中途补给技术,可将周期缩短至 30 天,需调用德国研发中心的低温燃料储存专利。”

“让航天部门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曲线发过来,” 我用笔在方案上圈出 “月面着陆缓冲系统” 几个字,“告诉王院士,我们可以用超导磁悬浮着陆架替代传统的液压缓冲装置,德国那边上周刚测试成功,缓冲效率提升 40%。”

副总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划破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还有个问题,月球车的能源系统用什么?太阳能板在月球背面会受遮挡,同位素电池成本又太高。”

我抬头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远处大厦的灯光次第亮起。“用我们刚突破的无线充电技术衍生方案,” 我指着方案里的月球基地示意图,“在月球轨道部署三颗中继卫星,用微波束给月球车供能 —— 这个技术路径,正好能衔接我们现有的专利体系。”

副总刚走,内线电话就响了,是德国研发中心的项目主管:“汪总,弗里克教授说氦 - 3 提纯设备的真空腔体,他们想用自己研制的钛合金材料,但成本会超预算 15%。”

“告诉教授,用我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我走到实验台边拿起一块泛着金属光泽的样品,这是上周刚从实验室送来的,“强度比钛合金高 30%,重量减轻一半,真空密封性测试数据在系统里,让他查一下。成本的事不用操心,我已经让采购部联系了内蒙古的碳纤维生产基地,量产能把价格压下来。”

挂了电话,我将样品放回特制的防潮盒,盒盖合上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调出与高层的聊天界面,输入:“建议将地月资源开发纳入‘十四五’太空规划,汪氏愿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联合中科院、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攻关。”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落地钟又响了一声。月光不知何时爬上了世界地图,在月球背面的标注处镀上一层银辉。我忽然想起三年前启动无线充电项目时,也是这样一个夜晚,那时谁能想到,技术的星火会烧得如此迅猛,从地面的无线充电桩,一路蔓延向遥远的月球。

“明天的会议,或许该让团队看看月球基地的 3d 模型了。” 我对着空荡的办公室轻声自语,系统光幕适时弹出:“检测到宿主完成‘地月计划初步布局’,解锁‘月球氦 - 3 开采模拟系统’,是否启动?”

窗外的城市已沉入夜色,而我知道,有些光芒正在更远的地方酝酿 —— 就像那些即将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的等离子体火炬,终将沿着我们铺就的技术路径,照亮人类文明的新边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