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汪氏集团的技术攻坚:从地球到月球的远见征程(2 / 3)
据支持,我们提前整理好。”
“明白。” 李工的笔尖在记事本上划过的沙沙声隐约可闻,“对了汪总,法务部刚才还在问,专利申请要涵盖哪些技术范围?他们担心范围太广会被驳回,太窄又起不到保护作用。”
我望向窗外掠过的白鸽,想起系统光幕上关于核聚变专利布局的预警。那些散落在美日企业手中的碎片化专利,就像布满暗礁的险滩。
“让他们把等离子体约束的磁场构型、超导磁体的冷却系统、还有能量转换的整流模块都加进去,” 我翻开桌上的技术手册,指尖点在第 37 页的公式上,“尤其要强调我们独创的‘动态磁场补偿’技术,这是区别于传统方案的核心壁垒。”
“还有个事,” 李工的声音忽然压低,“研发部的小张刚才发现,国际能源署的专利数据库里,有项关于氦 - 3 提纯的技术上周刚被英国公司注册,咱们要不要跟进做规避设计?”
我从抽屉里取出那份月球氦 - 3 开采蓝图,淡蓝色的光幕在纸页上投下流动的光影。“告诉小张,把那项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拆解出来,重点看他们的分子筛孔径参数。我们用的是碳纳米管吸附法,原理完全不同 —— 让他明天会议上跟德国团队详细说说。”
电话挂断时,夕阳正把云层染成琥珀色。办公桌上的咖啡机发出最后一声嗡鸣,氤氲的热气里,我仿佛已经看到跨国视频会议里,中德两国工程师围着超导磁体的三维模型激烈讨论的场景。而那些即将提交的专利申请书,正像一块块基石,在我们脚下垒起通往可控核聚变时代的阶梯。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上的金属摆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启动无线充电项目时,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早晨,只是那时团队里还有人对系统给出的技术路径心存疑虑。而现在,当实验室里的无线充电汽车能在三分钟内完成续航 800 公里的能量补给时,所有质疑都变成了赞叹。
“汪董事长,德国那边回复说没问题,就是弗里克教授希望能在会议上讨论氦 - 3 同位素的采购渠道。” 秘书的声音从听筒传来。
我抬头望向墙上的世界地图,目光落在月球背面的标注处。系统光幕再次闪烁:“提示:月球氦 - 3 储量可供地球能源需求使用数千年,建议同步启动‘地月资源开发’子项目。”
看来这一次的攻关,要比无线充电技术复杂得多。但当我想起高层通话中提到的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想起系统里那些预示着未来的技术蓝图,按下拨号键的手指格外坚定。电话接通的瞬间,我仿佛已经看到核聚变发电站的等离子体火炬在华夏大地上熊熊燃起。
“知道了,你回复弗里克教授,氦 - 3 同位素的采购渠道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我会给出具体方案。” 我对着听筒说道,目光依然停留在世界地图的月球背面标注处。
挂了秘书的电话,我立刻拨通了弗里克教授的私人号码。电话响了几声后,传来弗里克教授略带疲惫却依旧清晰的声音:“汪董事长,这么晚了找我,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弗里克教授,关于氦 - 3 同位素的采购渠道,我有个想法想和您聊聊。” 我语气诚恳地说,“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地球上现有的氦 - 3 资源上,那些储量对于可控核聚变的长远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弗里克教授有些疑惑:“汪董事长,您的意思是?”
“我建议我们联合启动‘地月资源开发’计划,” 我斩钉截铁地说,“月球背面的氦 - 3 储量极其丰富,足够地球使用数千年。虽然现在开发难度很大,但从长远来看,这是解决氦 - 3 供应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且,这也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地月资源竞争中占据先机。”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弗里克教授惊叹的声音:“汪董事长,您的想法太有远见了!这确实是个宏大且极具潜力的计划,但实施起来面临的挑战可不只是技术上的。”
“我知道,” 我平静地回应,“技术上,我们可以依托德国研发中心在超导材料领域的突破,以及我们团队在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研究,逐步攻克地月运输、月球开采等技术难题。至于其他方面,我已经在和相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