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拉绳之春漾(2 / 3)

加入书签

着长草,还得担心朝廷哪天算旧账,何苦呢?”

“按新令,地是没了,可你们家丁口还在吧?按人头分,也能落下不少好田!

关键是,这地是联邦‘授’的,盖着宪章大印,名正言顺!

以后安安稳稳收租子,不好吗?”

“再说了,”

他压低声音,挤挤眼,“俺老刘在度支司还能说上话,这第一批‘农正’人选…优先考虑咱们自己人,到时候田间地头行个方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一番连哄带吓,加利益诱惑,几个豪强虽然肉疼,但掂量着新朝的决心和刘邦的手段,也只能捏着鼻子先应承下来。

而张良则面对齐赵等地传承悠久的世家。

他选择在学宫区安静的茶室,与几位世家代表品茗论道。

他从井田制讲到历代土地变革的得失,从王朝周期律讲到文明存续的根本。

“诸位皆诗礼传家,当知‘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理。

昔日田氏代齐,岂非因公室失民?今联邦新立,宪章昭昭,旨在打破周期,开创万世太平。

释田于宪,非夺诸位之产,实乃保诸位家族长远之计。

换取的是联邦认可的新身份,是参与新政的资格,是子孙后代在全新格局下的展机遇。”

他语气平和,却句句指向世家大族最关心的传承问题。

相比于刘邦的市井手段,张良的游说更侧重于理念认同和长远利益的交换,虽缓慢,却更能触动这些千年世家的核心。

然而,阻力绝非轻易可化解。

暗地里,转移田契、隐匿奴仆(谎报丁口)、甚至暗中串联抵制丈量的行为,已在阴影中悄然涌动。

与此同时,国策顾问范增领衔,联合法家学者和精通农事的官员,紧锣密鼓地制定《农正律》。

这部律法不仅规定了农正的职责、田亩管理的细则,更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条款——次将“春耕逾期”

列为轻罪!

律文规定:凡授田之民,无特殊原因(如疾病、兵役),延误春耕最佳时令,导致田地荒芜或大幅减产者,将视情节处以劳役或罚没部分当年收成的处罚。

此条一出,连萧何都觉得有些严苛。

范增却捻着胡须,肃然道:“《礼记·月令》早已阐明农时之重。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

确保春耕,非为虐民,实为保天下粮仓,固文明根基。

此律,乃是以法之力,催动春华秋实!”

准备工作就绪,第一次“均田丈量”

在关中三辅之地率先展开。

时值仲春,阳光和煦,万物复苏。

在一片刚刚划定、准备分配的无主荒地上,黑压压地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

他们中有衣衫褴褛的流民,有面露忐忑的原佃户,也有被“说服”

前来配合、脸色复杂的本地小地主。

场地中央,树立着巨大的、刻画着宪章徽记和“均田授民”

字样的木牌。

来自格物院的吏员,带来了标准的测量绳尺、标杆和记录板。

新任命、身着统一深色布袍的“农正”

们,手持特制的空白竹券和沉重的宪章铁印,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

萧何、张良,甚至嬴政(微服),都悄然来到了现场的高坡上,注视着下方。

项羽也陪虞姬悄悄来了——虞姬听说要给百姓分田,好奇地想来看看,项羽便带她混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热闹又庄重的场景,虞姬轻声感叹:“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田,真好。”

项羽握紧她的手,低声回应:“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开始——!”

主持仪式的官员高声宣布。

格物院的吏员们拉起长长的、涂着红白间隔标记的测量绳,在荒地上框出一块块标准大小的田亩。

然后,被叫到名字的农户家庭,在农正的引导下,战战兢兢地走上前。

一个头花白、带着儿子儿媳的老汉,被分到了紧邻水渠的一块上田。

农正将测量绳的一端塞到老汉颤抖的手中,示意他跟着吏员一起,亲手拉直绳索,框定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

老汉的手粗糙如树皮,紧紧攥着那根决定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