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滨海风起,民间守护者(一四二)(3 / 6)

加入书签

夜色渐深,聚珍阁的灯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像是点亮了一盏守护文物的明灯。陈轩、苏晴和小林站在门口,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心中都清楚,属于他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而“玄山鉴宝联盟”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能长成参天大树,为中华文物撑起一片守护的天空。

第1082章:古玩城迷局,小贩的破绽

滨海古玩城的清晨,总带着股混杂着旧木、尘土与茶香的独特气味。苏晴裹了件卡其色风衣,将帽檐压得略低,手里拎着个磨损的帆布包——包里装着她的微单相机和一叠打印好的“清代官窑瓷”照片,正是昨天在可疑摊位前拍的细节图。按照陈轩的安排,她今天的任务是摸清这个摊位的底细,最好能顺藤摸瓜,找到他们背后的供货渠道。

古玩城刚开门不久,摊位大多才支起遮阳棚,零星几个早起的藏家在巷子里闲逛。苏晴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目光掠过一个个摆满瓷器、玉器、字画的摊位,最终停在巷子中段那个挂着“老物件收藏”木牌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留着寸头,手臂上纹着条青色的龙,正弯腰用抹布擦拭着几件青瓷碗,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看起来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苏晴假装成闲逛的游客,先在隔壁摊位看了会儿玉佩,耳朵却留意着寸头摊主的动静。只见他时不时抬头张望,眼神总往古玩城入口的方向瞟,像是在等什么人。过了约莫十分钟,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提着个黑色的布袋,走到摊位前时,用胳膊肘碰了碰寸头摊主的肩膀。两人没说话,只是交换了个眼神,寸头摊主便起身,跟着夹克男走到摊位后面的小巷里。

苏晴心里一动,悄悄跟了上去。小巷很窄,两侧堆着不少废弃的木箱和纸箱,只容一人通过。她躲在一个破旧的青花瓷缸后面,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对话声。

“……这批货卖得怎么样?上面催着要回款呢。”是夹克男的声音,透着股不耐烦。

“急什么?昨天刚卖出去一个‘光绪粉彩碗’,赚了五万。”寸头摊主的声音压得很低,“不过今天有点不对劲,早上有个老头蹲在摊位前看了半天,问东问西的,我看他不像买主,倒像个行家。”

“行家?”夹克男的声音顿了顿,“你没露什么破绽吧?记住,不该说的别多说,这批货要是出了问题,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知道知道,”寸头摊主连忙应着,“对了,下批货啥时候到?我这摊位上的‘官窑瓷’快卖完了。”

“快了,后天晚上,还在老地方交易。”夹克男说完,又叮嘱了几句“小心点”,便提着布袋匆匆离开了小巷。

苏晴连忙缩回身子,等寸头摊主回到摊位前,才装作刚逛到这里,走到摊位前,拿起一个“清代青花缠枝莲纹盘”,故作好奇地问:“老板,这个盘子多少钱?看着挺精致的。”

寸头摊主抬眼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穿着普通,手里的帆布包也不起眼,眼神里的警惕少了几分:“姑娘,你眼光不错,这可是清代中期的官窑瓷,要不是我急着用钱,肯定不会卖这么便宜。一口价,八万。”

“八万?”苏晴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贵?我就是随便看看,不懂这些。”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盘子的边缘,目光却落在盘子底部的“大清乾隆年制”款识上——和她昨天拍的照片一样,款识的字体呆板,笔画粗细均匀,完全没有手工书写的流畅感,显然是机器复刻的。

寸头摊主见她犹豫,又开始吹嘘:“姑娘,我这可是正经来路的货,你看这釉色,多亮!这花纹,多精细!前两天还有个老板出价七万五,我都没卖呢。”

苏晴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又拿起一个“明代青花鸡心碗”:“老板,你这摊位上的瓷器都是官窑的?我听我朋友说,现在古玩市场上赝品可多了,尤其是官窑瓷,十件有九件是假的。”

这话一出,寸头摊主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了笑容:“姑娘,你朋友那是不懂行。我这摊位在古玩城开了三年了,从不卖假货。不信你可以去问问旁边的老板,他们都知道我的名声。”

苏晴顺着他的话,转头看向隔壁摊位的老板,那老板却只是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