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一)(4 / 6)

加入书签

古现场看看。陈轩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涌起一阵暖意——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联盟筹备,都是为了守护文物,守护历史。

下午六点,座谈会顺利结束,专家们纷纷表示会继续支持联盟的工作。送走最后一位专家,林凯递给陈轩一杯水:“陈哥,总算解决了,刚才我还担心会影响联盟的成立进度呢。”

“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就不怕任何风浪。”陈轩喝了口水,又想起考古现场的陶俑,“对了,明天你跟我去趟泾阳,看看考古队的进展,顺便把联盟的文物保护预案完善一下,以后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也能更快地参与进来。”

林凯点点头:“好,我今晚就整理预案。对了,张教授刚才给你发了消息,说他们在墓道里又发现了几块陶片,彩绘保存得比之前更好,让你有空去看看。”

陈轩拿出手机,看到张教授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陶片上,不仅有红彩,还残留着一小块绿色的釉彩,色彩鲜艳,像是刚施上去没多久。他忍不住笑了笑,对林凯说:“看来明天又有新发现了,走,先去吃点东西,明天一早出发去泾阳。”

夜色渐浓,办公楼外的路灯亮了起来。陈轩走出办公楼,抬头看向夜空——星光闪烁,像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先民,正透过那些带着彩绘的陶俑,注视着这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而他知道,自己和所有守护文物的人,都在为了让这些历史的微光不被淹没,而一直努力着。

第1096章 墓道暗藏的青铜印记

第二天清晨六点,陈轩的越野车就驶离了市区。林凯坐在副驾上,手里捧着刚打印好的文物保护预案,指尖在纸页上划过:“陈哥,预案里加了联盟专家支援机制,以后考古现场需要鉴宝技术支持,我们能在两小时内派人到岗。”

陈轩点头,目光扫过窗外掠过的农田:“泾阳这处汉墓不一般,列侯级的墓葬里,说不定还藏着能佐证历史的文物,联盟能提前介入是好事。对了,老郑那边有消息吗?”

“凌晨给我发了条消息,说查到境外服务器关联的账号,之前在黑市上倒卖过仿制汉俑,估计是怕联盟规范市场断了他的财路,才故意举报。”林凯把手机递过去,“他已经把线索交给海关缉私了,应该能顺藤摸瓜查到背后的团伙。”

说话间,越野车已经拐进熟悉的工地围挡。和昨天不同,现场多了两顶蓝色的考古帐篷,临时保护棚也扩大了一倍,几位队员正蹲在棚下,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拼接陶片。张教授看到他们来,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迎上来,脸上难掩兴奋:“你们来得正好,墓道里有新发现!”

陈轩跟着张教授往墓坑走去,刚靠近就注意到,墓道入口处的土层被清理出一片规整的区域,青灰色的汉砖整齐排列,砖缝里还残留着些许白色的膏泥。“昨天清理到墓道中段时,发现砖墙上有个凹陷,”张教授指着一处被红布盖住的地方,“你看看就知道了。”

陈轩戴上白手套,轻轻掀开红布——砖墙的凹陷处,嵌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饰件。饰件表面布满铜绿,却能清晰看到上面的纹路:左侧是一只展翅的朱雀,右侧是缠绕的云纹,中间刻着一个模糊的篆字。他掏出放大镜凑近,指尖轻轻拂过铜绿覆盖的纹路:“是汉代常见的四神纹,但这个篆字……像是‘卫’字?”

张教授立刻递来一把软毛刷:“我也觉得像,你再清理下周边的铜绿,看看能不能更清楚些。”

陈轩接过毛刷,小心翼翼地刷去饰件边缘的铜绿。随着浮锈脱落,篆字的轮廓渐渐清晰——上部是“韦”,下部是“阝”,确实是“卫”字。“卫姓在汉代列侯里不算常见,”他抬头看向张教授,“会不会是汉武帝时期的卫氏家族?”

“可能性很大!”张教授眼睛一亮,“你还记得去年在咸阳发掘的卫将军墓吗?里面出土的青铜鼎上,也有类似的‘卫’字篆印。如果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卫氏族人,那对研究西汉中期的贵族墓葬制度太重要了。”

林凯在一旁听得认真,忍不住问道:“卫氏家族?是不是卫青那个家族?”

“没错,”陈轩点头,“卫青死后被追封为长平侯,他的子孙后代也多有封侯者。泾阳离咸阳不远,要是卫氏分支的墓葬,倒也合情合理。不过还得有更多证据才行,比如墓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