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九十六)(5 / 6)
炉的铜质密度、款识字体等。
下午两点,陈轩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山东的藏家,叫马建军,说自己手里有一件宣德炉,看到联盟的筹备公告后,想请陈轩帮忙鉴定。“陈老师,我这炉子是十年前从一个老收藏家手里收的,当时花了三百万。最近看到网上说有人仿宣德炉,我心里一直不踏实,要是您有空,我能不能把炉子送到北京来?”
马建军的话让陈轩心头一紧,他立刻答应:“您可以先拍几张炉子的高清照片发来,包括炉身、炉底款识和内部的铜质纹理,我先初步判断一下。如果确实有疑点,您再送过来,咱们用玄鉴镜和光谱仪做详细检测。”
半小时后,马建军发来照片。照片里的宣德炉呈蚰龙耳造型,炉身色泽温润,泛着淡淡的枣红色,底部印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陈轩放大照片,仔细观察款识的笔画——宣德炉的楷书款字体规整,“德”字中间少一横,而照片里的“德”字却多了一横,这是典型的仿品特征。
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确定,陈轩又让马建军拍一张炉底内部的照片。很快,新的照片发来,炉底内部的铜质纹理过于均匀,没有真品宣德炉因年代久远形成的“包浆裂隙”。陈轩立刻给马建军回电话:“马先生,从照片上看,您这只宣德炉疑点很多,尤其是‘德’字的写法和内部的铜质纹理,都不符合真品特征。建议您尽快把炉子送到北京,咱们做进一步检测,同时也能把这只炉子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为其他藏家提个醒。”
马建军的声音瞬间低落下来:“我就怕是仿品……行,我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去北京,麻烦陈老师了。”
第二天上午,马建军带着宣德炉赶到筹备处。陈轩当着他的面,用玄鉴镜检测炉身——镜光穿透铜质表层后,炉身内部竟隐隐能看到现代机器加工的痕迹,还刻着一行极小的“2018仿”字样,跟张海涛倒卖的元青花梅瓶上的刻痕手法如出一辙。
“马先生,很遗憾,这确实是仿品。”陈轩收起玄鉴镜,语气诚恳,“不过您也别太难过,咱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老鬼’团伙的仿造特征,只要把这只炉子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就能帮更多人避免被骗。另外,我们会把检测报告提供给警方,助力他们追查‘老鬼’的作坊。”
马建军接过检测报告,手指微微颤抖,但还是强打起精神:“陈老师,谢谢您如实告诉我。虽然损失了三百万,但能帮到其他人,也算是有点意义。以后联盟有需要,我也愿意把自己的鉴宝经验分享出来,帮大家避坑。”
陈轩笑着点头,让小林把宣德炉的仿造特征、检测数据录入数据库。就在小林录入信息时,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提示——系统检测到这只宣德炉的铜质成分,与三年前江西警方查获的一批高仿铜器成分高度吻合。
“轩哥,你看这个!”小林立刻把屏幕转向陈轩,“三年前江西警方破过一个高仿铜器案,当时查获了二十多件仿明清铜器,其中就有两件宣德炉,它们的铜质成分数据,跟马先生这只炉子的几乎一模一样!”
陈轩立刻凑到电脑前,仔细查看三年前的案件资料。资料显示,那起案件的主犯叫李伟,当时只交代了自己的小作坊,没提到背后有“老鬼”这样的头目。“看来李伟很可能就是‘老鬼’的下线!”陈轩立刻联系刘警官,把这个线索同步过去,“刘警官,三年前江西破的高仿铜器案主犯李伟,可能跟‘老鬼’有关联,你们可以提审李伟,问问他的铜器仿造技术是不是从‘老鬼’那里学来的,有没有‘老鬼’的其他线索。”
刘警官接到消息后,立刻协调江西警方提审李伟。当天下午,刘警官就传来好消息——李伟在审讯中终于松口,承认自己的仿造技术是“老鬼”教的,还提供了一个景德镇的隐蔽作坊地址,说“老鬼”的核心作坊就在那里,主要生产高仿青花和铜器,最近正在赶制一批宣德炉,准备下个月通过地下渠道出售。
“太好了!”陈轩激动地握紧拳头,“有了具体地址,景德镇警方就能精准排查,说不定能一举端掉‘老鬼’的作坊!”
晚上,陈轩在联盟筹备群里同步了这个消息,群里的成员都很兴奋。李老发来消息:“陈轩,这就是咱们搭建数据库的意义!把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才能更快地打击高仿团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