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九十六)(4 / 6)

加入书签

路上,走出一条坚实的路。

第1086章 联盟初立:数据库里的隐藏线索

陈轩刚从杭州返程,玄山鉴宝联盟筹备处的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长条桌两侧,既有故宫博物院的资深研究员李老,也有民间鉴宝界的泰斗赵先生,还有负责法律事务的王律师——这些人都是陈轩花了三个月时间一一邀请来的核心成员,今天要敲定联盟的正式成立流程,以及“高仿文物数据库”的搭建细节。

“各位老师,先跟大家同步个好消息。”陈轩将杭州查获的高仿元青花梅瓶资料投影在幕布上,“上周咱们协助杭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元青花诈骗案,追回八百万损失,还顺藤摸瓜抓了长期倒卖高仿瓷的团伙头目张海涛。现在警方已经移交了仿品的高清照片、胎土检测数据和伪造证书样本,这些都能作为数据库的首批录入信息。”

幕布上的照片清晰展示着梅瓶底部的“2015仿”刻痕,以及伪造证书上模糊的签名。李老推了推老花镜,指着照片里的缠枝莲纹:“这仿品的工艺确实够高,胎土用的是人工调配的‘仿麻仓土’,连光谱仪都差点骗过。还好陈轩你有玄鉴镜,不然普通藏家根本分辨不出来。”

“所以数据库的核心,就是要把这些‘高仿特征’细化。”陈轩点开提前做好的数据库框架图,“我计划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器物特征库’,录入不同年代、不同器型的高仿品细节,比如元青花的铁锈斑分布规律、明清粉彩的彩料老化痕迹;第二板块是‘卖家黑名单’,把张海涛这类诈骗人员的信息、作案手法都记录在案;第三板块是‘鉴定案例库’,咱们每次鉴宝的过程、用到的技术手段,都整理成案例存档,方便大家参考。”

赵先生捻着胡须点头:“这个框架很全面,但有个问题——民间藏家手里可能也有疑似高仿品,怎么让他们愿意把信息提交给咱们?毕竟有些藏家担心自己的藏品被认定为仿品后,影响后续交易。”

这话戳中了关键。陈轩早有准备,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信息保密协议》:“咱们会跟提交信息的藏家签订保密协议,除了用于数据库分析和警方办案,绝不向第三方泄露藏品信息。如果藏品被鉴定为真品,还能免费录入联盟的‘真品档案’,以后交易时能作为权威背书,这样藏家应该会更愿意配合。”

王律师接过协议看了一眼,补充道:“我已经在协议里加了法律条款,明确联盟对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保密责任,要是出现信息泄露,藏家有权追究法律责任。另外,针对‘卖家黑名单’,咱们得跟警方做好信息同步,避免录入错误信息,侵犯他人权益。”

众人讨论到中午,终于确定了数据库的搭建方案,由小林牵头,联合技术团队在一个月内完成初步框架,再由李老、赵先生等专家负责审核录入的文物数据。散会后,陈轩刚回到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苏州警方的刘警官。

“陈老师,有个情况跟你反馈一下。”刘警官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我们审讯张海涛的时候,他供出一个人,说自己的高仿瓷都是从一个叫‘老鬼’的人手里拿的。这个‘老鬼’很神秘,张海涛只知道他在景德镇有个作坊,具体地址不清楚,每次交易都是‘老鬼’指定地点,从不露面。”

景德镇是国内瓷器仿造的重灾区,这个“老鬼”能让张海涛这样的中间商都摸不清底细,显然不简单。陈轩立刻追问:“张海涛有没有提供其他线索?比如‘老鬼’的联系方式、交易时间,或者高仿瓷的运输方式?”

“他只给了一个加密手机号,我们试着打过去,一直提示无法接通。”刘警官叹了口气,“另外,张海涛说‘老鬼’的作坊主要仿元代和明代青花,最近好像在研究‘宣德炉’的仿造技术,还说要做出‘能以假乱真的传世品’。我们已经联系了景德镇警方,让他们帮忙排查当地的瓷器作坊,但景德镇大大小小的作坊太多,一时半会儿很难有结果。”

挂了电话,陈轩陷入沉思。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炉,存世量极少,一件真品的市场价能达到数千万,要是“老鬼”真能做出高仿宣德炉,肯定会有更多藏家被骗。他立刻拿起手机,给小林发了条消息,让他在数据库的“高仿预警板块”里加上“宣德炉仿造风险提示”,同时标注出已知的仿造特征,比如宣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