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二)(5 / 6)
符号。他按照“龙生九子”的顺序,依次用指尖按压三个圆点——先按上方的圆点,再按左下,最后按右下。
指尖按下第三个圆点时,岩壁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伴随着“咔嚓”的机关声,一块半米见方的石板缓缓向内缩进,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通道。通道内漆黑一片,散发着更浓郁的尘土气息。
“我进去看看。”陈轩打开强光手电,率先钻入通道。通道仅长三米,尽头是一间更小的石室,里面没有青铜器,只有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个青铜匣。
青铜匣上雕刻着与玄鉴镜相同的蟠螭纹,匣锁是一个精巧的机关锁,形状如同一只展翅的飞鸟。陈轩用天眼观察锁芯结构,发现需要按动鸟首、鸟翼、鸟尾三个部位。他轻轻拨动鸟翼,再旋转鸟首,最后按压鸟尾,只听“咔哒”一声,锁开了。
匣内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卷羊皮地图和一枚青铜令牌。地图上用朱砂标注着数个地点,每个地点旁都画着不同的器物图案:有瓷器、有字画、还有玉器,显然是玄山氏其他藏品的分布地。而青铜令牌上刻着“玄山传人”四字,背面是与玉牌相同的“玄”字印记。
“这令牌应该是开启其他藏宝地的信物。”陈轩将地图和令牌小心收好,“看来玄山氏是在寻找能继承他传承的人,而玉牌、青铜窖藏、玄鉴镜,都是筛选传人的考验。”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天眼能力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与玄山氏的传承有着更深的联系。
回到主石室,小林正守在玄鉴镜旁,神情激动地说:“师父,镜子又变了!星图里多了好多符号!”
陈轩走过去,发现镜中的星图果然新增了许多文字符号,仔细辨认竟是“豫西”“江南”“京城”等地名,每个地名旁都对应着一种器物:豫西是青铜,江南是瓷器,京城是字画。
“这是玄山氏的藏宝脉络图!”陈轩恍然大悟,“他把全国的藏宝地点按地域和器物种类分类,用星图标记在玄鉴镜中,只有激活天眼的传人才能看到。”他用手机拍下镜中的星图和符号,“这些信息太重要了,不仅能找到更多国宝,还能阻止文物贩子的觊觎。”
就在这时,玄鉴镜忽然剧烈地闪烁起来,镜中的星图开始扭曲变形,原本清晰的地名符号逐渐模糊。陈轩立刻翻看竹简,发现最后一段记载:“玄鉴之力有限,每激活一次星图,需以真品滋养,否则灵气渐散。”
“滋养?难道要用青铜器的灵气补充?”小林立刻指向旁边的青铜鼎。
陈轩将玄鉴镜小心地捧起,放在青铜鼎旁,让镜面紧贴鼎身。奇妙的是,青铜鼎表面的雷纹竟泛起淡淡的金光,顺着镜面缓缓流入玄鉴镜中。镜中的星图不再扭曲,逐渐恢复了稳定,甚至比之前更加清晰。
“原来如此,玄山氏用青铜器的‘器灵’为玄鉴镜提供能量。”陈轩松了口气,“这些青铜器不仅是藏品,还是维持玄鉴镜运转的‘能量源’。”他将玄鉴镜放回石托,发现镜面的暗绿色变得更加温润,能量波动也更加稳定。
此时天色已近黎明,石室入口处透进微弱的天光。陈轩看了看时间,决定先记录好石室的情况,等天亮后联系当地文物部门。他和小林分工合作,小林负责给每件青铜器拍照编号,陈轩则整理玄山氏的笔记和地图,将重要信息录入手机。
当拍到那件鸮尊时,小林忽然发现鼎腹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民国十三年,于殷墟所得,器有缺,补之。”他连忙叫来陈轩:“师父,这件鸮尊是修补过的?”
陈轩用天眼仔细检查鸮尊,果然在腹部内侧发现了细微的修补痕迹,修补处的金属密度与其他部位略有不同。“玄山氏在笔记里提到过,这件鸮尊出土时腹部有裂,是他用古法修补的。”他指着笔记中的记载,“你看,他还记录了修补用的材料——是用其他商周青铜器的残片熔铸后填补的,所以才能做到几乎天衣无缝。”
小林惊叹不已:“玄山氏的手艺也太厉害了,要是不用天眼,根本看不出修补过。”
陈轩点点头,心中对这位前辈的敬意更深了:“真正的鉴宝不仅是辨真伪,更是守护和传承。玄山氏不仅收藏国宝,还修复受损的文物,这种精神才是最值得传承的。”他将鸮尊的修补细节记录下来,“这些修复工艺对现代文物保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