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实地考察(1 / 3)

加入书签

当孟彦在大屏幕上,放出“芯动(青川)”

那充满科技感的logo时,会议室里的汇报,正式告一段落。

殷曼琪没有立刻表态。

她只是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微凉的青川云雾茶,轻轻地呷了一口,那双深邃如海的丹凤眼,在周云帆和孟彦这两个年轻人身上,来回扫视着,仿佛要将他们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凝重。

所有青川县的干部,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位“财神爷”

的最终宣判。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良久之后,殷曼琪缓缓地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优雅而又疏离的微笑。

“孙书记,周县长,孟总,不得不说,你们描绘的蓝图,非常宏大,也非常诱人。

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我更相信我亲眼看到的东西。”

“那是自然!

那是自然!”

孙兴邦立刻会意,他站起身做了一个“请”

的手势,“殷总,我们早就为您安排好了实地考察的路线。

我们这就出,让您亲身感受一下,我们新青川的脉搏与心跳。”

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一场现场考察在青川县正式拉开序幕。

殷曼琪一行人,在县委书记孙兴邦、常务副县长周云帆、以及青川建投总经理孟彦的全程陪同下,对青川县的核心产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巡礼”

他们先来到了位于县城西郊的云上梯田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与想象中泥泞的田埂不同,这里更像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智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温室内部,看不到一个弯腰劳作的农民,只有一台台自动化的机械臂,在精准地进行着灌溉、施肥和采摘。

“殷总,您看,”

周云帆指着大棚顶端,那些密如蛛网的传感器,脸上带着微笑,“我们这里所有的农作物,从种子的那一刻起,它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二十多项生长数据,都会被实时采集,并上传到我们的云上梯田平台。”

“平台后台,搭载了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开的专家系统。

它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自动调整温室内的环境。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让每一棵得到最精准的养分,不多一分,也不少一毫。”

殷曼琪的美眸中,闪过一丝惊讶。

她没想到,在一个如此偏僻的山区小县城里,竟然能看到如此前沿的智慧农业技术。

“我们的每一颗蔬菜瓜果,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

孟彦则从一旁拿起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递给了殷曼琪,

“您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它从种子到果实的全过程,包括它接受了多少小时的日照,喝了多少毫升的水,甚至还能看到负责照看它的那位技术员的照片和履历。”

这种全流程可追溯的品控模式,对于殷曼琪这种见惯了高端消费品市场的投资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离开农业基地,车队又来到了青川县的文旅项目核心,悬崖民宿群。

一座座由本地老旧民居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错落有致地“镶嵌”

在悬崖峭壁之上,与远处的云海、梯田,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画卷。

殷曼琪站在其中一间民宿那由整块玻璃构成的全景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波澜壮阔的云海,即便是她这种早已看遍了世界顶级风光的女人,也不禁为眼前的美景而感到一丝动容。

“我们这里的每一间民宿,都保留了老房子的夯土墙和木结构,但内部的设施,全部是对标国际星级酒店的标准。”

周云帆在一旁介绍道,

“我们还为每一位客人,都配备了一位专属的向导,他们都是本地人,可以为客人提供深入的在地文化体验。”

他们不仅带殷曼琪参观了项目,更是在傍晚时分,在古道旁的一处露天茶座,为她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

听着山间传来的,悠扬婉转的青川山歌;

品着由非遗传承人,亲手冲泡的“三道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