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故剑情深的温情与吏治的清明(2 / 5)
察地轻轻敲击了一下袍角。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本章警示:当满殿重臣只盯着霍家煊赫的权势,宣帝一句“求微时故剑”
的轻叹,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世间最珍贵的并非锦上添花的富贵,而是雪中送炭的真情。
2:布衣皇后的椒房殿
当册立许平君为皇后的诏书终于颁下,整个长安城为之侧目。
未央宫西北角的椒房殿,历来是皇后的居所,象征着无比的尊荣。
此刻,殿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富丽堂皇装饰格格不入的局促和真实的温情。
许平君一身皇后礼服,华美层叠,金钗步摇,却让她感觉浑身不自在。
她坐在那里,腰背挺得笔直,生怕碰坏了什么珍贵的摆设。
一个宫女小心翼翼地为她整理繁复的裙裾,动作轻得如同羽毛拂过。
看着镜中那个被珠翠环绕、陌生而华贵的自己,许平君轻轻叹了口气,对贴身侍女道:“这衣裳……太沉了。
还是以前在尚冠里的布裙穿着舒坦。”
侍女吓得脸色白,慌忙跪下:“娘娘慎言!
这可是皇后的仪制!”
这时,殿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许平君眼睛一亮,脸上浮现出自然的笑意,竟下意识地想起身相迎。
旁边的女官急忙低声提醒:“娘娘,礼制!
陛下驾到,您该端坐受礼!”
许平君一怔,笑容僵在脸上,眼中闪过一丝委屈和失落。
刘询已大步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妻子眼中的那抹黯然。
他挥手屏退所有侍从。
“参见陛下……”
许平君按照新学的礼仪,刚想起身行礼。
话音未落,刘询已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她的手,阻止了她的动作。
“平君!”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这里没有外人,只有你我。
别叫我陛下,还像以前一样,叫我病已!”
他紧紧握着妻子那双因多年操劳而不再细嫩、如今却因紧张而有些冰凉的手,目光灼灼,“这椒房殿再大再华丽,若没了你,也只是个冰冷的金笼子。
记得我们在尚冠里,冬天冷得挤在一起取暖,分食一个热饼的日子吗?你我夫妻患难之情,岂是这身衣裳、这座宫殿能改变的?”
许平君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用力回握住丈夫的手:“病已……我……我只是怕……怕给你丢脸,怕配不上这皇后的位置,怕那些大臣们……”
“怕什么!”
刘询打断她,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顶,声音沉稳有力,“你是朕明媒正娶、昭告天下的妻子!
是朕在诏书里‘遍寻故剑’也要找回的珍宝!
这位置,只有你配得上!
记住,平君,做你自己就好。
我们不欺人,也绝不让人欺!”
他心中暗自誓,一定要守护好这份历经患难、来之不易的真情。
椒房殿的暖意,此刻才真正开始弥漫开来。
然而,温情之外,是冰冷的现实。
宣帝深知,自己这个从民间走来的皇帝,想要坐稳江山,仅凭情意远远不够。
帝国肌体上最大的毒瘤,是吏治的腐败与地方豪强的横行。
他需要一个真正的能臣,去实践他“与民休息”
的理念。
宣室殿内,灯火通明。
宣帝面前摊着一份来自遥远的颍川郡(今河南中部)的奏报和一份沉甸甸的卷宗——那是关于颍川郡守黄霸的详细考察记录。
殿内除了宣帝,还有新任御史大夫魏相(在霍光死后崛起的心腹重臣)。
“魏卿,”
宣帝用手指点了点卷宗上记载的一个细节,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你看这里,‘黄霸赴颍川,轻车简从,不扰地方;视事三日,即布令:凡吏员收受百姓一鸡一黍者,杖四十,夺俸三月;收受钱财者,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郡府门前置大鼓,凡百姓有冤屈、告官吏不法者,皆可击鼓直诉,郡守亲审!
’”
魏相捋须点头,语气带着敬佩:“陛下明鉴!
臣亦听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