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苍天垂泪(2 / 5)

加入书签

父亲的声音,却在日夜泣血哀鸣:据儿……真的是那样的人吗?

本章警示:权力的巅峰常伴着孤独的寒凉。

武帝浑浊的泪与苏文退下时的冷汗提醒我们:纵是九五之尊,亦难逃亲情的清算与良知的拷问。

逃避真相,只会让伤口在暗处溃烂。

2:高寝郎叩阍,一线天光

(公元前89年初)

时间悄然滑入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武帝的病时好时坏,身体的衰败加剧了精神的萎靡。

长安的政治空气依旧沉闷压抑,人人噤若寒蝉。

江充虽死,苏文等宦官势力依旧盘踞,丞相刘屈氂借“平叛”

之功,权势熏天。

朝堂上,再无人敢公开提及“巫蛊”

二字,更无人敢为死去的太子声。

那段血色的记忆,仿佛被刻意埋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然而,在远离权力核心的汉高祖刘邦祭庙(高寝)中,一个守护祖宗陵寝的低阶官员——高寝郎田千秋,内心却翻腾着难以平息的波澜。

他官职卑微,秩不过六百石,默默看守着冷清的庙宇,日复一日地擦拭着高祖的神位。

他并非勋贵之后,也无显赫门第,只是一个读了些书、心中还装着古训和道义的普通人。

太子的遭遇,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他亲眼见过太子巡视三辅时的仁厚爱民,听过长安百姓对太子的由衷赞誉。

那样一个储君,怎么可能诅咒自己的亲生父亲?巫蛊案中牵连之广、杀戮之惨,让他深感不安。

尤其太子死后,皇帝深居简出,性情愈乖戾,国家因连年征战和这场内耗元气大伤,百姓疲惫不堪。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如同燃烧的火焰,在他卑微的胸膛里升腾起来:必须有人站出来说话!

为了太子的冤屈,为了唤醒陛下迷失的心智,更为了这个危如累卵的大汉江山!

“田兄,你疯了吗?”

一同当值的老友听闻他的想法,吓得脸色惨白,死死拉住他的衣袖,“那是天家的事!

多少公卿重臣都不敢开口!

你一个小小的郎官,去触这个霉头?江充、苏文的阴魂还没散呢!

丞相刘屈氂会第一个要你的命!

快打消这念头!”

朋友的手冰凉,话语里满是恐惧。

田千秋望着高祖威严的塑像,目光却异常坚定:“正因人人畏死,奸邪方能横行无忌。

太子蒙冤而死,陛下沉溺哀痛,奸佞窃据高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我田千秋位卑,却也是大汉之臣,吃着汉家的俸禄。

昔日高祖提三尺剑取天下,何等气魄?若连直言进谏的勇气都没有,我还有何面目守护这高庙?我意已决!”

不顾朋友的苦苦劝阻和同僚惊恐的目光,田千秋毅然上书!

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经据典的铺陈,只有一份朴实无华却字字泣血、直指要害的奏疏:

“陛下,臣闻子弄父兵,罪当笞(用鞭子抽打)。

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老叟,教臣以此言奏闻。”

(史载原文大意)

这短短的几十个字,如同惊雷,瞬间炸响在死水般的朝堂!

子弄父兵,罪当笞(用鞭子抽打):他巧妙地将太子动用兵卒捕杀江充(“父兵”

象征皇帝赋予的权力)定性为“儿子顽皮弄了父亲的兵器”

,最大的过错也就是挨顿鞭子的小错!

这彻底颠覆了朝廷给太子定性的“谋反”

大罪!

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进一步强调,即便是天子的儿子真的过失杀了人(指江充等),又该定什么大罪呢?这更是对太子“谋反”

罪名的彻底否定!

臣尝梦见一白老叟:假托高祖托梦的神圣性,为自己胆大包天、直指核心的言论披上了一件保护性的外衣,增加了说服力和神秘感,也让皇帝更容易接受。

这份奏疏,像一道微弱却无比执着的光,穿透了甘泉宫的重重帷幕和谎言编织的迷雾,精准地投射到了武帝刘彻的心坎上。

当尚书郎(负责传递奏章)战战兢兢地将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