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朝堂上的宏图与民间的鸡同鸭讲(1 / 5)

加入书签

1:朝堂上的宏图与民间的鸡同鸭讲(公元前221年冬,咸阳宫御书房)

主要事件:始皇帝大刀阔斧推进统一政策,但各地文书混乱、政令不畅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帝国运转的梗阻。

始皇帝召集李斯等重臣商议对策。

咸阳宫的冬天寒意凛冽,但御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空气有些燥热。

始皇帝嬴政紧锁着眉头,将一卷来自齐地(原齐国)的竹简重重摔在案几上,出“啪”

的一声脆响。

“这是何物?!”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手指点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同一份征收粮草的诏令,送到齐地郡守手里,他竟回文说看不懂其中三成字句!

延误军机,该当何罪!”

丞相李斯侍立一旁,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拿起那卷竹简仔细辨认,只见上面除了规范的秦篆,还夹杂着不少弯弯曲曲、结构奇特的字形,显然是齐国故地仍在使用的旧文字。

“陛下息怒,”

李斯躬身道,语气沉重,“此非郡守之过,实乃……文字之祸啊。”

他展开另一卷来自楚地的文书:“陛下请看,楚地的文书,‘马’字写法竟有七八种之多,有的如龙蛇盘绕,有的似鸟雀飞翔。

更有甚者,”

他又拿起一份燕地报告,“同一个‘安’字,燕人写的竟像个‘女’字倒悬!

各地官吏,面对朝廷法令文书,如同看天书,非但执行迟缓,更易滋生误解、贪渎!”

(史载六国文字差异)

始皇帝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玄色袍袖带起一阵风。

他刚刚统一了度量衡、车轨,征服了看得见的山河,却没想到,这无形的“文字”

,竟成了帝国肌体上最顽固的梗阻!

政令出不了咸阳宫,或者出了宫门就变了模样,这如何能实现他“法令由一统”

的宏愿?

“李斯!”

始皇帝骤然停步,目光如电射向他的丞相,“寡人…朕横扫六合,难道要败在这些鬼画符上?!

必须解决!

刻不容缓!”

李斯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巩固地位的绝佳机会。

他脑海中迅闪过年轻时为小吏时抄写文书的艰辛,以及后来钻研秦篆、见识各国文字混乱的种种经历。

一个清晰而大胆的念头成型了。

“陛下!”

李斯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欲使政令如臂使指,教化通行无碍,非统一文字不可!

当废除六国纷繁芜杂之异体字,独尊一种标准、规范、易学易写之文字,颁行天下,一体遵行!”

(史载李斯核心主张)

“统一文字?”

始皇帝眼中精光爆射,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好!

李斯,此事交由你全权督办!

朕要看到成效!”

“臣,万死不辞!”

李斯深深拜下,心中涌起一股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同时也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这绝非易事,触动的是千百年来深入骨髓的文化习惯!

【本章启示】政令不畅的文字困境(现实痛点)触了统一决策。

这警示我们:有效的治理(帝国运转)必须攻克沟通壁垒(文字差异);顶层设计(始皇帝决策)需要精准识别核心矛盾(文化障碍);执行者(李斯)的担当是破局关键。

2:丞相府内的刀笔与云阳狱中的涂鸦(公元前22o年初春)

主要事件:李斯主导文字统一工作:亲自简化、规范秦篆,创制“小篆”

标准体;同时,基层官吏(尤其是狱吏)在处理海量文书时苦不堪言,云阳狱中的程邈开始偷偷摸索更简便的写法。

丞相府深处,一间被严密看守的房间成了帝国文字革命的“心脏”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只有堆积如山的竹简、木牍——那是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六国文书、古籍、碑刻拓片。

空气中弥漫着竹木和墨汁的味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