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朝堂上的蓝图(4 / 5)

加入书签

p>

民夫们将砍伐下来的巨木堆积在需要开凿的岩壁下,点燃熊熊烈火,连续焚烧几天几夜!

灼热的气浪烤得人皮开肉绽。

待岩石被烧得滚烫酥脆时,早已准备好的民夫顶着灼人的热气,将冰冷的冷水泼上去!

“嗤啦——!”

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弥漫的白雾,岩石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中崩裂开缝。

“上!”

监工的号令如同催命符。

民夫们立刻挥舞着沉重的铁钎、大锤,吼着号子,冲向滚烫的碎石堆:“嘿哟!

砸开它!”

他们不顾烫伤的危险,拼命撬动、砸碎巨石。

碎石尖锐如刀,稍有不慎便会划伤手脚。

烟尘弥漫,呛得人无法呼吸。

不断有巨石轰隆隆滚落山谷,也时常有躲避不及的民夫被砸中,惨叫声淹没在巨大的工程噪音中。

“堙谷!”

另一边,面对深不可测的峡谷,另一种悲壮的场景在上演。

无数箩筐装满土石,通过简陋的滑索和人拉肩扛,从谷顶倾泻而下。

民夫们像蚂蚁搬家一样,日复一日地将泥土、碎石甚至砍伐下来的巨木填入深谷。

“再加把劲!

填平它!”

一个满脸泥污的工头嘶喊着,他的声音已经沙哑。

民夫们背负着远自身体重的土石,步履蹒跚地走在湿滑、松软的斜坡上,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筐滚落谷底,粉身碎骨。

将军蒙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最险要的工段。

他身着戎装,腰挎宝剑,面色凝重地巡视着。

他看到了民夫们身上化脓的伤口,看到了他们眼中深藏的疲惫和绝望,也看到了那些被草席匆匆卷走的尸体。

他的心在抽搐,这代价太沉重了!

但他别无选择。

北疆的烽烟,帝国的安危,都系于这条路的早日贯通。

“加快度!

但…注意安全!”

他对着工头下令,语气复杂。

他知道“注意安全”

在这开山断谷的伟业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

雨雪、严寒、疾病、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生命。

陈胜和吴广也被征召到了这里。

沉重的劳役和监工的鞭打让仇恨的种子在心底悄然滋生。

吴广看着悬崖下同伴的尸体,低声咒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他们一句话,就要我们拿命来填这无底洞?”

(历史人物心理铺垫)

然而,就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一条宽阔、坚实、宛如巨蟒般的道路,迎着塞外的风沙,顽强地、一寸寸地在千山万壑中向北延伸!

它劈开了子午岭的脊梁,跨越了洛水的天堑,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刻下了一道笔直而刚硬的线条。

这是秦人用血肉、汗水和生命铸就的脊梁!

【本章启示】“堑山堙谷”

的直道工程是勇气与牺牲的史诗。

这警示我们:伟大跨越(天堑变通途)需要非凡魄力(蒙恬决心)与巨大牺牲(民夫血泪);突破极限(开山填谷)依赖智慧(积薪烧石)与坚韧(人定胜天的信念);辉煌成就(直道)的背后常铭刻着不容忽视的代价(生命消逝)。

5:驰道通衢,直道贯虹——帝国血脉终铸成(公元前21o年左右)

主要事件:驰道网络基本覆盖帝国核心区域,成为经济文化大动脉;秦直道主体贯通,成为军事生命线;展现统一标准与高效道路网络带来的巨大效益及对后世深远影响。

数年光阴,弹指而过。

帝国庞大的交通网络,终于初具规模。

驰道——帝国的经济文化动脉:

咸阳通往东方临淄的驰道上,车轮滚滚,络绎不绝。

车轮都遵循着统一的六尺轨距,沿着宽达数十步的平坦大道平稳前行。

来自东方的盐铁丝绸,来自西方的玉石骏马,来自南方的稻米象牙,如同血液般在帝国的身躯内高效流动。

“快!

真快啊!”

商人田禾坐在改造后的马车上,抚摸着重新恢复光泽的狐裘,脸上笑开了花,“这驰道又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