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朝堂上的蓝图(3 / 5)

加入书签

草…只够半月之用了。”

军需官满脸愁容地禀报,“从关中转运至此,山高路险,损耗巨大。

十车粮,运到这里能剩下五车已是万幸!

更别说箭矢、甲胄的补充了…”

(凸显后勤困境)

蒙恬默默点头。

他太清楚了。

从帝国心脏咸阳到北疆前线,传统的道路需要绕行萧关古道,翻越陇山,再沿泾河、洛河河谷北上,不仅迂回曲折一千多里,更要穿越无数险峻的山谷河流。

一旦秋雨连绵或寒冬大雪,道路泥泞结冰,运输车队寸步难行。

“报——!

斥候急报!

匈奴单于主力正在阴山以北集结,似有反扑迹象!”

探马飞驰而至的消息,让蒙恬的心猛地一沉。

“敌军若至,我军粮草不继,如何固守这得来不易的河套?”

副将忧心忡忡。

蒙恬的目光锐利地扫过连绵的山岭,最终定格在南方。

他没有说话,但一个大胆、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心中疯狂滋长:为什么不修一条路?一条近乎笔直、最短距离连接云阳(咸阳北面重要门户,今陕西淳化)和九原(河套核心,今内蒙古包头)的路?一条专为军事而生,能快投送兵力和物资的“高公路”

深夜,军帐中灯火通明。

蒙恬粗糙的手指在地图上的黄土高原沟壑间反复比划、测量。

他摒弃了所有现成的、迂回的古道,手指从云阳出,向北直插!

穿越子午岭的密林,跨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深谷,攀上鄂尔多斯高原的荒原,直抵九原!

“此路需‘堑山堙谷’,遇山劈山,遇谷填谷!”

蒙恬对心腹将领指着草图,眼中燃烧着火焰,“不要‘道广五十步’的奢侈,但求快捷、险固、直达!

此路若成,咸阳精兵,旬日可抵塞上!

匈奴再敢南下,我大军朝夕至,定叫他有来无回!”

(阐述直道核心价值)

他提笔上书始皇帝,言辞恳切而激昂:“…北疆悬远,馈运艰阻。

胡骑飘忽,利在战。

臣请堑山堙谷,修筑直道一条,起自云阳林光宫,径直向北,千八百里抵九原!

此乃控扼匈奴、永固北疆之命脉!

虽万难,必为之!”

(蒙恬上书史载)

【本章启示】边防压力(匈奴威胁)与后勤短板(粮道艰难)催生军事需求。

这警示我们:危机(北疆烽火)是创新的催化剂(直道构想);高效链接(咸阳-九原)是掌控全局(国防安全)的关键;非凡的远见(蒙恬战略)常源于直面最迫切的痛点(后勤困境)。

4:开山断谷的史诗——“直道”

炼狱与脊梁(公元前212年,子午岭)

主要事件:始皇帝批准蒙恬直道计划,工程启动;蒙恬亲临一线指挥,工程极端艰苦,采用“堑山堙谷”

方式,民夫死伤甚众;展现工程技术的艰难与人性的坚韧。

始皇帝的旨意如雷霆般降下:“准蒙恬所奏!

倾力修筑直道!

凡所需人力、物力,各郡县务必全力支应!

敢有懈怠者,斩!”

蒙恬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他亲率一支由精锐士兵、经验丰富的工匠和更多征调来的民夫组成的庞大队伍,开赴直道规划线上最艰难的地段——子午岭主脉。

真正的炼狱开始了。

眼前的景象让最坚韧的战士都倒吸一口凉气。

巍峨的子午岭,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通往北方的路上。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崖峭壁犬牙交错,深涧幽谷深不见底。

蒙恬选择的“直道”

,就是要从这巨龙脊背上,生生开辟出一条通道!

“堑山!”

蒙恬的命令斩钉截铁。

于是,在陡峭的山坡上,无数民夫排成接力的人链。

他们先用斧斤砍伐巨木,清除荆棘。

然后,在最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上,开凿炮眼。

没有炸药,就用最原始也最危险的方法——“积薪烧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