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王者的忧思(3 / 5)

加入书签

音响起。

他环视群臣,开门见山,痛陈赵国北境之危,传统战法之弊,然后郑重提出了他的构想:“寡人深思熟虑,欲使举国之民,无论贵贱,皆弃宽裳广袖,改穿胡服;废车乘繁琐,习练骑射之术!

如此,练就精骑,方可制衡胡虏,扬我国威!”

话音未落,一个洪亮而激动的声音便响起:“大王!

万万不可啊!”

宗室重臣,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也称赵成)大步出列,他须皆张,脸涨得通红,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大王!”

公子成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等乃华夏衣冠,礼仪之邦!

焉能效法被左衽、茹毛饮血之蛮夷?此乃背弃祖宗成法,动摇国本啊!

我中原之国,自有圣人教化,礼乐制度,此乃立国之基!

今日弃圣人之教,袭蛮夷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恐令学者离于政道,百姓溺于异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臣请大王收回成命,毋贻祖宗之羞,令天下嗤笑!”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几乎是声泪俱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臣死谏!”

公子成的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公子成大人所言极是!”

“胡服骑射,有伤风化,悖逆礼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啊!”

“穿胡人之服,岂非自认野蛮?!”

大殿之上,反对声浪此起彼伏,尤其以宗室贵族和世代文臣最为激烈。

保守的力量像一堵厚厚的墙,挡在了赵雍和他的变革理想面前。

赵雍看着跪伏在地、激动不已的叔父,看着满朝汹涌的反对声浪,他知道,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说服公子成,这位德高望重的宗室领袖,是破局的关键!

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叔父及诸卿之意,寡人已知。

然国之安危,重于泰山!

此事关系重大,容后再议。

退朝!”

朝会不欢而散。

赵雍回到寝宫,疲惫地坐下。

肥义担忧地看着他:“大王,公子成在宗室中威望甚高,他此番激烈反对,恐怕……”

赵雍眼神深邃:“寡人知道。

叔父并非奸佞,他只是被‘礼制’二字牢牢捆住了手脚,看不到外面的风浪有多急。

看来,寡人得亲自去趟叔父府上了。”

【本章启示】创新的第一步,往往伴随着不解与非议。

改变习惯,尤其是改变被视为“正统”

的旧习,阻力之大乎想象。

赵武灵王顶住“背弃祖宗”

、“自甘堕落”

的骂名,力主胡服,展现了非凡的胆识。

肥义的转变则提醒我们,真正的忠诚不在于墨守成规,而在于支持领袖做出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正确选择。

面对变革,我们需要打破“身份标签”

的束缚(如“华夏”

与“蛮夷”

的刻板对立),以开放务实的心态去拥抱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3:深宅夜话,王者之辩(公元前3o7年,初夏·邯郸·公子成府邸)

主要事件:公子成称病不朝以示抗议。

赵武灵王放下国君尊严,亲赴公子成府邸进行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深度辩论,以理服人,最终说服公子成支持变革。

朝堂风波过后,公子成真的“病”

了。

他闭门谢客,称病在家,用这种无声却强硬的方式,表达对“胡服令”

的坚决抵制。

整个邯郸城的上层社会暗流涌动,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赵国的未来仿佛悬于一线。

夜色如墨,赵武灵王仅带着几名贴身护卫,身着便服(仍是华夏服饰以示尊重),悄然来到了公子成戒备森严的府邸前。

门房见到大王亲临,吓得慌忙通传。

公子成正躺在病榻上,听闻大王驾到,心中一震。

他知道躲不过去了,挣扎着想起身行礼。

赵雍快步走进内室,一把按住想要起身的叔父:“叔父有恙在身,不必多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