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问道与赠言(3 / 5)

加入书签

自己的太阳穴。

四句话,十二个字,字字如冰锥,精准无比地刺穿了孔子自认为掩饰得很好的精神盔甲!

孔子脸上的恭敬瞬间冻结了,一股灼热的血液直冲头顶,继而化为冰冷的苍白。

他感到脸颊烫,心跳如鼓!

那不仅仅是被点破心思的尴尬,更是一种灵魂被瞬间剥光、秘密被无情洞穿的巨大震撼和狼狈!

他精心准备的宏论,他引以为傲的志向学识,在这个白枯槁的老人面前,仿佛一层薄纸,被轻易刺穿,显露出底下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察觉的真实——那份急于求成、急于证明、急于匡正天下的焦躁与“我执”

守藏室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跃着,将孔子僵硬的侧影和老子的静默剪影投在身后无尽的竹简之上,显得格外巨大而扭曲。

南宫敬叔惊愕地张大了嘴,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夫子,他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夫子,竟被如此不留情面地当头棒喝!

孔子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端坐的身躯僵硬无比。

内心深处掀起了惊涛骇浪:

“骄气?我…我秉持大道,志在济世,这…这是骄吗?”

“多欲?我欲天下归仁,这难道也是过错?”

“态色?我…我只是想让天下人看到礼的重要…”

“淫志?匡复周礼,救民水火,这志向…过了吗?!”

无数个声音在激烈地争辩、反驳、自我剖析、甚至隐隐感到一丝恐慌。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赤身裸体站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人,所有精心构建的自信都在那浑浊却洞察一切的目光下崩塌、瓦解。

前所未有的狼狈感席卷而来,让他几乎坐立难安。

就在孔子心潮翻涌、羞愤难当之际,老子那干涩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语气似乎缓和了些许,如同古井微澜:

“此四者,于汝之身,皆无益也。”

他停顿了一下,浑浊的目光投向堆积如山的简牍,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历史尘埃: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世人只知追逐仁义礼智这些末端的光亮,却不知它们正是大道隐退后才出现的无奈补救!

如同追逐着烛火,却遗忘了天上的太阳。”

孔子心头剧震!

如同黑暗中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

那些困扰他许久的、关于礼为何崩坏、仁为何难行的根本性难题,似乎在这一刻被撕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他忘记了之前的狼狈,猛地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求索的光芒,急切地想追问更多。

然而,老子似乎无意展开长篇大论。

他缓缓收回目光,重新落在孔子脸上,那浑浊的眼底深处,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低,如同传授一个古老的秘诀:

“良贾深藏若虚,”

他指了指外面繁华却又充满倾轧的世间,“真正精明的商人,从不炫耀他的珍宝,反而深藏不露,看上去空空如也。”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孔子身上,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期许,“真正德行深厚的大智慧者,其外表看起来一定是质朴、甚至有些愚钝的。

锋芒毕露,灼人眼目;静水深流,方能涵养万物。

去彼取此。”

“去彼”

——去掉你那份逼人的锐气、过剩的欲望、刻意的姿态和过强的执念。

“取此”

——拥有那深藏若虚的智慧与盛德若愚的境界。

最后三个字,如同重锤,敲打在孔子心头,又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前所未见的门扉。

孔子彻底怔住了。

他脑海中反复咀嚼着“深藏若虚”

、“盛德若愚”

这八个字。

之前那些关于礼制细节的宏大问题,此刻在老子这直指本源的训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浅薄?他脸上红白交错,最初的震惊、羞赧、困惑,渐渐沉淀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空灵的宁静和巨大的迷茫。

守藏室内,只剩下油灯燃烧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