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从箭下亡魂到股肱之臣(3 / 4)
定周王室内乱(王子带之乱);葵丘会盟,周天子赐胙,承认霸主地位。
当齐桓公在北方大展“攘夷”
神威时,南方一个庞然大物正悄然崛起——楚国。
楚君熊通早已僭越称王(楚武王),视周天子如无物,不断向北扩张,吞并汉水流域诸多小国,兵锋直指中原腹地!
郑国当其冲,瑟瑟抖。
公元前656年,齐国率领宋、鲁、陈、卫、郑、曹、许等八国联军,浩浩荡荡南下伐楚!
大军压境,抵达楚国边陲重镇召陵(今河南漯河东)。
楚国震动!
楚成王熊恽(楚武王之孙)派出了能言善辩的大夫屈完前来交涉。
联军大营,气势恢宏。
齐桓公端坐主位,管仲侍立一旁。
屈完不卑不亢,行礼问道:“君处北海,寡人(指楚王)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何故涉足吾地?”
管仲上前一步,义正词严:“昔召康公(周初重臣)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尔楚国有何资格不向周天子进贡苞茅(祭祀缩酒用)?致使天子祭祀缺礼!
昭王(周昭王)南征而不返(传说淹死汉水),寡人特来问责!”
屈完心头一凛,管仲句句紧扣“尊王”
大义,占据道德高地。
他应对道:“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进贡的事我们认错,马上补上;昭王淹死关我们啥事?你问汉水去吧!
)虽显狡辩,但也承认了不贡之错。
双方僵持。
楚国深知联军势大,不敢轻易开战;齐国也忌惮楚国实力和地利,不愿孤军深入。
最终,在屈完的巧言周旋下,双方达成协议:楚国恢复向周天子进贡苞茅,暂时停止北侵。
齐桓公与屈完乘车检阅联军,屈完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威武之师,感叹道:“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齐桓公顺势道:“以此仁德结诸侯,诸侯岂有不从?”
这便是召陵之盟。
虽然没有爆大战,但齐桓公以强大武力为后盾,通过外交手段,成功遏制了楚国北上的势头,将“攘夷”
的范围扩展到了南方强楚,霸业威名达到顶峰。
几年后,周王室再生动荡。
周惠王宠爱幼子王子带(叔带),欲废太子郑(后来的周襄王)。
王室内部斗争激烈。
齐桓公闻讯,再次挺身而出。
他召集宋、鲁、卫、郑、许、曹等国国君于止(今河南睢县东南)会盟,明确表态支持太子郑,并派军队在止驻扎,形成强大威慑。
周惠王迫于压力,最终未能废黜太子。
公元前652年,惠王去世,太子郑顺利即位,是为周襄王。
齐桓公再次以“尊王”
之举,安定了王室,赢得天下赞誉。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的霸业达到辉煌顶峰。
他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举行盛大盟会。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周天子(周襄王)特派太宰周公(宰孔)为代表,不远千里,带来了最高规格的赏赐——胙肉(祭祀宗庙的祭肉)!
仪式庄严肃穆。
周公高声宣读天子诏命:“天子有命:伯舅(周天子称异姓诸侯领袖为伯舅)年事已高,且有功于王室,特赐胙肉一级,且免其下拜之礼!”
群臣屏息。
这意味着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作为诸侯领袖(霸主)的特殊地位!
齐桓公内心澎湃,但深知越是巅峰越要谦卑。
他恭恭敬敬地回答:“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桓公自称其名)岂敢贪天子之命不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
说完,他整理衣冠,走下台阶,对着代表天子的胙肉,一丝不苟地行了下拜稽之礼!
这一幕,震撼了在场所有诸侯。
齐桓公以最谦卑的姿态,接受了天子最崇高的认可!
葵丘之盟,确立了齐桓公无可争议的春秋霸地位。
盟约中“毋雍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