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陶寺的观象台(2 / 5)
的老者,有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也有将信将疑的部族领。
尧站在火塘前,开门见山:“天意难测,但万物运行必有迹可循!
日月升落之位,必与寒暑交替相连!
崇山之上,先民曾留下祭石,那就是上天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要在那里,建一座永久的高台,刻下精准的刻度,用我们的眼睛,丈量太阳行走的脚步!”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一个须皆白、负责祭祀的老祭司“巫咸”
颤巍巍地站起来:“领!
日月之行,乃神明意志,岂是凡胎肉眼可以丈量?贸然窥探天机,恐遭神谴啊!”
“神谴?”
尧的目光如电,扫过巫咸,“坐等饿死,就不是神谴?看着妇孺冻饿而亡,就是对神的敬奉?”
他指着窗外北方崇山模糊的轮廓,“神若真有灵,必已将答案藏在日月星辰的运行之中!
等着我们去寻找!
若不去找,才是真正的亵渎!”
角落里,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羲”
猛地抬起头。
他平日里寡言少语,却对天上的星斗异常痴迷,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仰望苍穹,用树枝在沙地上画下星辰移动的轨迹。
此刻,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领!
我……我相信您说的!
我看过!
冬天太阳从山头南边很远的地方升起,夏天就从北边很近的地方升起!
位置不一样!
真的!”
他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人群中引起一阵小声的议论。
有人嗤笑,有人沉思。
“羲小子说得对!”
另一个中年汉子“土正”
站起来,他负责丈量土地和规划建筑,心思缜密,“我在垒墙夯土时,日光投下的影子长短,每日都在变化!
冬日长,夏日短!
若能找到变化的关键点,定能知晓节气!”
尧看着羲和土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民心可用,智慧亦可用!
“好!”
尧拍板,“土正!
你负责选址、规划、督造高台!
必须坚固、平整、方向精准!
羲!
你心思细,眼力好,负责观测记录!
从现在起,你就住到崇山上去!
巫咸长老,”
他转向老祭司,“请您主持祭祀,安抚人心,并动用宗庙珍藏的玉琮、圭尺(原始的测量工具),确保方位神圣无误!”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天对话的宏大工程,在生存压力和领的决断下启动了。
选址与奠基:土正带着测量队(手持原始的木质矩尺、垂绳)登上崇山之巅。
这里视野开阔,东面一马平川,正对日出方向。
他们清理了先民遗留的祭祀碎石,选定了一块天然平整的巨大基岩作为台基。
在巫咸主持的盛大而庄重的祭祀仪式中,人们宰杀了牺牲,献上美酒和谷物,祈求天神和地只谅解凡人的僭越,保佑工程顺利。
第一捧沾染了牺牲鲜血的纯净黄土被庄严地撒在基岩边缘,标志着观象台正式动土。
修筑夯土台:工程浩大而精细。
无数陶寺人肩挑背扛,将山下优质的黏土运上山顶。
土正指挥着,用木板夹成巨大的方框(版筑法),一层土一层土地填入,再用沉重的石夯(多人合力抬起砸下)反复捶打、夯实。
号子声在山巅回荡:“嘿哟——!
夯要实啊——!”
“嘿哟——!
台要平啊——!”
每一层夯土都要达到极高的强度和平整度,因为未来的观测精度就依赖于这平台的稳固和平坦。
土正几乎吃住在工地上,双眼熬得通红,用原始的水平和垂线工具反复校准每一个角落。
羲则抱着几块打磨光滑的薄石片和炭条,在工地的角落,对着初升的太阳,笨拙地画下它的位置,记录下每天的日期。
关键的“缝”
:土台初具规模后,最关键的步骤来了——确定观测缝的位置和宽度!
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