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沟壑铸盾瓶纳乾坤(4 / 5)

加入书签

过一丝惊讶的光芒。

他接过那个小泥坯,放在掌心仔细端详,又轻轻戳在泥地上试验。

“咦?有点儿意思…”

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渐渐露出思索和兴趣,“丫头,你这想法…是从水里鸟儿那儿学来的?”

鹿角用力点头:“嗯!

鸟蛋就是尖底的,在软泥里、草窝里都站得稳!

河水边的泥都是软的,我们的瓶子为什么不能也‘站’稳呢?而且,您想啊,提着绳子把它放进水里,水灌满了,它自己就能立起来,提起来也方便!

省力又不洒!”

老人被鹿角描述的情景打动了。

他点点头:“好!

就冲你这股子灵劲和这‘鸟蛋’的点子,老头子我试试看!

不过,尖底不比平底,烧窑的时候怕是不好放,得特别小心火候和支点…”

接下来几天,鹿角几乎成了陶火爷爷的小尾巴。

陶火爷爷专心致志地揉泥、盘筑。

他先用泥条盘出一个圆鼓鼓的腹部,然后精心盘筑出细长微侈的口颈。

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来了——尖底。

他用极其细腻的泥膏,一点点收拢瓶底的泥条,小心翼翼地塑造成一个匀称、坚固的圆锥形尖端。

为了固定和提携,他在瓶口下方的颈部两侧,巧妙地捏塑出两个对称的小耳朵(器耳),并用骨针在上面穿好了孔洞。

“丫头,你看,这样就成了?”

陶火爷爷指着晾得半干的奇特陶坯。

鹿角围着这件前所未见的陶器转了好几圈,越看越喜欢:“成了!

陶火爷爷!

太棒了!

现在就等烧出来了!”

烧制那天,气氛比平时更紧张。

为了防止尖底在窑内受热不均或承重不稳而破裂变形,陶火爷爷特地在窑底铺设了细腻的沙土,将尖底瓶小心地“栽”

在沙土里固定好,周围用小陶块轻轻支撑瓶腹。

鹿角守在窑边,比当初赤石等待他的鱼纹罐还要紧张。

几天后,窑火熄灭,窑温降下。

陶火爷爷和鹿角屏住呼吸,扒开窑口的封土和灰烬。

一件表面泛着温和光泽、器型流畅奇特的陶器出现在眼前!

它有着饱满的腹部,优雅修长的颈部,两个小巧的耳朵,以及——那个令人瞩目的圆锥形尖底!

虽然颜色是普通的陶红色,没有华丽的彩绘,但其独特而实用的造型本身,就散出一种质朴而聪慧的光芒。

六、清流巧纳:智慧的胜利(关键事件:尖底瓶在实际应用中大获成功)

鹿角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结实的草绳穿过尖底瓶的两个小耳,系好。

她提着它,在族人们好奇的目光中,走向河边。

河边湿软的淤泥清晰可见。

鹿角深吸一口气,将尖底瓶稍稍倾斜,让瓶口沉入流动的清水中。

“咕嘟…咕嘟…”

水流欢快地涌入瓶中。

神奇的事情生了:随着水越灌越满,瓶身在水流的浮力和自重作用下,竟然自动缓慢地调整着姿态,从倾斜渐渐变得直立!

当水完全灌满时,瓶子已经稳稳地直立在水中!

“快看哪!

瓶子自己站起来了!”

围观的人群中爆出惊呼。

鹿角握住草绳,轻轻一提。

满水的尖底瓶被轻松提出水面,水流顺着细长的瓶口涓滴不漏!

她提着瓶子,走到旁边的松软泥滩上,将尖底轻轻往泥里一放——锥形的尖底像楔子一样,稳稳地“钉”

进了泥土中!

瓶子安如磐石,任凭河风吹拂,纹丝不动!

“天呐!

它站住了!

真的站住了!”

“再也不用担心放不稳打翻水了!”

“提着也省力!

水还不洒!

鹿角,你这瓶子太神了!”

族人们沸腾了!

尤其是那些经常负责打水的妇女和孩子们,看着这个神奇的新器物,眼睛都亮了!

石矛也挤过来,啧啧称奇:“好家伙!

鹿角丫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