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沟壑铸盾瓶纳乾坤(2 / 5)

加入书签

落那么大,要挖多深多宽?得挖多久?需要多少人力?

石矛第一个站出来,声如洪钟:“桑榆婆婆英明!

这沟,必须挖!

再难,也比看着粮食被糟蹋,族人被伤害强!

我石矛带着狩猎队的兄弟们,带头挖!”

鹿角也清脆地附和:“婆婆,我们女人也能帮忙!

做饭送水,清理泥土,搬不动大石头,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还有我们!”

几个半大的少年也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我们力气也不小!”

桑榆婆婆欣慰地看着聚拢的人心,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好!

这是我们半坡生死存亡的大事!

男女老少,凡能挥动石铲、提起藤筐的,都得出力!

沟要挖得像我们的意志一样深!

像我们的决心一样宽!

从明天起,所有人,除了必要的耕作和狩猎,全部投入挖壕!”

三、汗浸黄土:沟壑初成(关键事件:大规模集体协作完成环壕挖掘)

翌日,天刚蒙蒙亮,半坡聚落沸腾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工程”

拉开了序幕。

桑榆婆婆亲自用烧焦的木棍,在聚落外围的土地上画下了一道巨大的、封闭的圆圈轮廓——这就是未来壕沟的基线。

石矛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挥舞着沉重的石铲(绑在木柄上的扁平大石块),每一次扬起都带起大块的黄土,重重甩到壕沟外侧堆积。

他赤裸的上身汗珠滚落,在阳光下闪闪光,鼓胀的肌肉随着每一次力而贲张。

“兄弟们!

加把劲!

挖深一寸,安全一分!”

一群壮年男子紧随其后,石铲、骨耜(用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挖土工具)上下翻飞。

泥土被不断掘起,出沉闷的声响。

尘土飞扬,汗水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涂抹在每个人脸上、身上,却掩不住眼中那份为家园而战的坚毅。

女人们同样忙碌。

鹿角带领着一群年轻女子和健壮的妇人,用藤条编成的大筐,奋力将男人们挖出的泥土一筐筐抬走,堆在预定的壕沟外侧,形成一道初具雏形的矮墙(后来展为夯土围墙的基础)。

她们的肩膀被沉重的藤筐勒得通红,汗水浸透了麻布衣衫,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鹿角姐,这土堆起来,真能挡住狼吗?”

一个少女擦了把汗,喘着气问。

鹿角放下筐,眺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下陷的壕沟逐渐延伸,奋力挖土的男人们,还有沟边越垒越高的土墙雏形,眼神坚定:“一定能!

这沟,挖的是我们半坡的心血和力气!

你看那沟底,越来越深,像不像大地张开了守护的臂膀?再加上外面这土堆,‘盾牌’就厚实了!”

老人们也闲不住,负责打磨和修理工具,照顾年幼的孩子。

孩子们则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用小陶罐为大人送水解渴,稚嫩的童音喊着“喝水啦!

喝水啦!”

,成为紧张劳动中温暖的调剂。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深秋的寒风初起时,一道令人震撼的环形深壕,终于如同一条沉睡的土龙,将整个半坡聚落紧紧护卫在其中!

沟底距离地面足有两人多高(约4-5米),沟底宽度足以让两个壮汉并肩行走(约5-6米),沟壁陡峭!

站在沟边向下望,视觉上极具压迫感。

沟外,堆积的泥土被初步夯实,形成了一道低矮但连绵不断的土垄。

完工那天,夕阳的余晖洒在深深的壕沟和崭新的土垄上,泛着金红色的光芒。

所有参与挖掘的半坡人都站在沟边,望着这道自己亲手创造的奇迹,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和安全。

石矛抹了把脸上的泥汗,畅快地大笑起来:“哈哈!

看哪群畜生还敢来!

看哪个贼人还敢轻易靠近我们的家园!”

孩子们欢呼着在土垄上奔跑,笑声在夕阳下传得很远。

四、汲水之困:鹿角的灵光(关键事件:传统汲水器具的弊端催生尖底瓶构思)

有了壕沟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