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放不下(2 / 3)

加入书签

们都很满足……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田税的改革,农肥的改进,农具的改良……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展,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戏院、茶馆……多年不见,倒是出了不少本子,听着颇为得趣儿。

尽兴之后都申时了。

李青想了想,小院儿还要收拾一下,便没再进宫,直接回了连家屯儿。

这次他没再不走寻常路,放置在门楼的钥匙还在,李青取下打开门,走了进去。

小院还是那个小院,只是长时间不住人多了些杂草,看得出来,这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人打理,可能也就这两年才懈怠,柿子树、石榴树光秃秃的,不过竹子十分耐寒,依旧保持着青色……

逛了一圈儿,李青推开客堂门,久不住人,空气中满是灰尘气味,桌上、椅上,也铺了层厚厚的灰,角落处还有蜘蛛网。

李青伸了个懒腰,准备来个大扫除,不料,刚打来一盆水,院门就被敲响了。

“李先生,在下杨一清,你在家吗?”

“门没锁,请进。”

门被推开,杨一清走进来,拱手道:“听皇上说先生来京了,便想来与先生一叙,不打扰吧?”

“不打扰。”

李青笑笑,“进屋说吧。”

简单清理出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两人相对而坐。

“我也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收拾,杨……哦,现在该称呼杨大学士了。”

李青呵呵笑道,“招待不周。”

“哪里哪里。”

杨一清忙客气一番,他虽是进士出身,走的却是武官一道,刚入阁没几年的他,并未戒掉兵痞的性子,自然不在意这些。

“先生这次回来,当是为国效忠的吧?”

“呃…,就回来看看,我这人不适合走仕途。”

见杨一清欲劝,李青忙岔开话题,问道,“募兵制的推行效果如何?”

杨一清暂且压下劝李青留朝的心思,道:

“挺好的,募兵制的推行,加上军籍改良,极大程度上振奋了士气,士卒们也有了更多时间操练,战力方面显着提高,就是……还未经历过实战,无法判断真实战力。”

李青缓缓点头,问:“杨大学士是武将出身,入阁后当也负责武备的相关事宜吧?”

“嗯,这方面的大小事宜、奏疏,一直都由我看着。”

杨一清说。

“关外局势如何?”

“不太乐观。”

杨一清叹道,“这么多年来,鞑子不敢轻易进犯大明,说起来是好事,却也促使他们走上了统一之路。

小到一家,大到一国,都在寻求生存展,不能向外,便要向内,不久的将来必有一战!”

李青沉吟了下,道:“这未必是坏事。”

顿了顿,“你觉得这一天还有多久?”

“这我可说不好,不过……以我的判断,很快了。”

杨一清想了想,给出个时限,“大概五年吧。”

“五年……”

李青蹙眉。

这个时限让他很尴尬。

若是十年,他还能抽空去趟海外,可五年……说好了久住,至少也得住个两三年吧,到时候再出海怕是赶不上了。

当然,李青并非在怀疑明军战力,他只是不放心皇帝。

昔年朱祁镇拉了坨大的,到现在李青都还犯着恶心,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尤其是朱厚照的脾气,跟他爹可是两个极端,战事一起,保不齐要亲自操刀。

怎奈,五年着实有些久了。

李青思索片刻,问道:“五年之外,还是五年之内?”

“这谁敢保证?”

杨一清苦笑道,“世事变化无常,这么大的事更是难以给出精确判断……”

说着,杨一清又绕回了前来的目的,认真道:“以先生的才具入阁绰绰有余,皇上对你格外信任,本官亦相信先生的人品,不若在朝为官可好?”

“是皇上让你来的?”

“皇上特意告诉我先生回来,自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这也是我的本意。”

杨一清说道,“皇上的性格先生当也了解,战事一起,他多半会选择御驾亲征,我是劝不住他的,杨廷和……也不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