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日常温情(1 / 2)

加入书签

至于系统发布的这个任务,今天是完成不了了。

看了眼时间,已经11点半了。

她出了空间,打开家里的前后门。

便在厨房里做起了饭。

新打的两眼灶好像比以前的导热效果更好,也挺省柴。

而且,这个打灶的师父还挺细心。

让沈行舟买了两个煲水的瓮。嵌在了灶台内。

做饭的时候,把瓮里装满水,饭菜做好后,瓮里的水也烧热了。

只不过,这水烧不开。

听沈行舟说,想要瓮里的水烧开,好像要加一根铁管还是什么的。

材料不好弄。所以,只能烧点热水冬天洗手洗脸方便些。

她见范桂香家里的灶台只有一个瓮。

范桂香家里平时喝的开水。

是边做饭的时候。边用一个铁的罐子装一罐水,放在灶里煨着。

水开了,就把罐子取出来,把开水倒进开水瓶里保温。

她喝过一次这样烧的水,有股子烟火味。她喝不惯。

而且,这样煨水,给灶里添柴的时候要很小心,防止把罐子打翻了。

她平时喝的开水,要么是在空间里用电热水壶烧的。

要么就是用家里专门烧水的陶罐,放在炉子上烧的。

中午,她决定蒸米饭吃。反正她不缺米。

淘好米,在蒸笼蒸上一大一小两碗米饭。

沈行舟早上离开的时候说不回来吃午饭,但他最近经常中午突然回来。

她便多蒸了一碗饭,省得他回来没饭吃还得费劲重新做。

把柴火架上,米饭放锅里蒸上,她就去洗点螺贝。

待到锅里的米饭蒸了一刻钟后,再把洗净的螺贝放进锅里蒸着。

她想起刚才看到空间里种的菜芯能吃了。

随着意念一动,一把嫩得能掐出水的菜芯就出现在手里。

这菜芯跟她在沪市吃的白菜苔乍一看确实像,都是绿莹莹的杆儿顶着嫩绿的花苞。

但仔细一看,差别就大了。无论是颜色和口感都不一样。

本地菜芯的杆儿更细些,颜色呈翠绿色。

白菜苔的杆是白色的,煮熟后,杆变得绵软。

本地菜芯颜色深一些,菜杆的口感更脆嫩。

等螺贝的鲜味从锅里飘出来时,预示着米饭也熟了。

揭开竹蒸笼的盖子,一股热气裹着米香扑面而来。

梁晓悦直接把整个蒸笼端到另一口灶上放着。

重新洗锅准备白灼菜芯。

烧开水,滴几滴食用油,撒少许盐,把菜芯放进去。

看着它们在水里慢慢变软,颜色从嫩绿变成深绿,不过一两分钟就熟了。

捞出来沥干水分,整齐地码在盘子里。

再撒上切碎的蒜末最后淋上一勺滚烫的热油,“滋啦” 一声,蒜香和菜香瞬间混在一起,勾得人直流口水。

就着锅里烫青菜的水,顺便从水缸里捞了几只九节虾一并白灼。

她想起之前看徐慧琴做这道菜,比她还简单。

做白灼菜芯时,既不放蒜,也不淋热油。

就只是把菜芯烫熟后,淋上一勺酱抽。

可即便这样,味道也很不错。

当时她还好奇地问过,徐慧琴笑着说:“这菜芯本身就鲜,加太多料反而遮了原味。”

现在自己做起来,才真正明白这话的道理。

又想起以前在视频上看后世的人做这道菜,那步骤可就复杂多了。

不仅要特意烧蚝油汁,还要用水淀粉勾芡。

调料更是一大堆,糖、生抽、老抽、蚝油、鸡精…… 恨不得把厨房里的调料都加一遍。

她当时就觉得,那样做出来,菜芯本身的清甜早就被各种调料盖过了,哪还有蔬菜的本味?

还是这样简单做最好,既能尝到菜芯的脆嫩清甜,又不会被过多的调料喧宾夺主。

虽然她做菜的手艺不怎么样,但前世也品过不少美食。

她记得有个美食节目的里时常强调这样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