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挖地道(1 / 2)
此时的太子周明可谓是左右为难,面对攻打北州这一重任,他实在是难以抉择究竟该派谁去。
毕竟,这不仅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更关乎以后的走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手中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供派遣。
正当周明焦虑之际,魏无忌站出来提议道:“太子殿下,依微臣之见,不妨派遣裕亲王领兵进攻北州,同时让王平建驻守茂兰河大营。只要他能够坚守不出,守住茂兰河大营应该不成问题。”
裕亲王听闻此言,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
他稍作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不如让金吾卫右将军许世昌去驻守茂兰河大营更为妥当。”
太子周明听后,心中略作权衡,觉得裕亲王的建议确实有其道理。
毕竟,许世昌镇守茂兰河大营绝对是绰绰有余,而且南州福亲王连连战败,导致当地兵力空虚,益州沿海的城池也无需许世昌继续驻守。
如此一来,王平建便可以接替许世昌的位置,可谓是一举两得。
主意已定,太子周明当机立断,立刻派人前去通知许世昌前来,命他接替裕亲王驻守茂兰河大营。
与此同时,裕亲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和粮草,并着手调集兵马。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趁镇北王周宁尚未察觉之际,迅速发动攻击,一举攻入北州。
然而,尽管镇北王周宁对太子的意图一无所知,但谛听却将太子集结部队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他。
卫青云向周宁汇报完情况后,静静地看着周宁陷入沉思。他明白此时的周宁需要时间来思考应对之策,因此并未贸然打扰,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周宁终于抬起头,看着卫青云问道:“你认为太子此举有何意图?为何偏偏在此时集结兵力?”
卫青云略加思索,回答道:“王爷,依属下之见,太子或许是担心泰城被攻破后,我们会进攻茂兰河大营。毕竟那是他的重要据点,若被我们攻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提前部署兵力,以防万一。”
周宁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卫青云的看法。
这种可能性确实很大,虽然他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攻打二皇子周立的势力范围,但太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担心周宁会在关键时刻突然调转矛头,对茂兰河大营发起攻击。如此一来,茂兰河大营恐怕难以守住。
镇北王周宁一脸严肃地说道:“青云,你马上去通知谛听,让他们务必严密监视太子他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要调查清楚太子集结兵力的真正意图。”
卫青云深知事情的重要性,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快步离去,迅速去传达周宁的命令。
周宁看着卫青云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着。他决定明天一早就启程,率领大军向泰城进发。
与此同时,裕亲王也在暗中谋划着。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如此大规模地集结兵力,镇北王肯定会收到消息。于是,裕亲王心生一计,故意放出风声,说他们要在茂兰河大营加派兵力,以防镇北王突然来袭。
为了让这个消息更具可信度,裕亲王还特意派出了一万名士兵前往茂兰河大营。这样一来,任何人都会觉得他确实是在茂兰河大营加强防御。
然而,这只是裕亲王的一个幌子。实际上,一部分军队在收到裕亲王的命令后,并没有前往茂兰河大营,而是直接朝着晋城集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镇北王的眼线,不让他察觉到真正的兵力调动情况。
裕亲王的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谛听的探子们经过多方打探,得到的所有情报和分析结论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太子正在茂兰河大营安排重兵驻守,以防备镇北王的突袭。
裕亲王已经率领着他的军队离开了益州,他们并没有直接前往北州,而是选择了一条迂回的路线,绕道晋城,准备从那里对北州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镇北王周宁也带领着他的大军朝着泰城进发。经过长达十天的艰苦行军,镇北王的军队终于抵达了泰城。
站在城墙上,张道远远远地望去,只见镇北王的军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源源不断地涌来,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尽管二皇子已经增派了大量的兵力来支援泰城,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张道远的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