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潜心钻研!向着更深层次的奥秘进发!(2 / 4)

加入书签

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终极梦想之一。但是,其难度之大,也超乎想象。BCS理论虽然经典,但其适用范围有限。高温超导的机理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而您提出的OCQE模型,虽然在有机超导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要将其普适化到所有超导体系,恐怕……需要对现有的物理学认知,进行一次更加彻底的颠覆。”

李振华教授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中却是波澜起伏。他知道,秦风的这个想法,一旦实现,那将是何等伟大的成就!但他更清楚,这条路,将会是何等的艰难与漫长。

“我明白大家的顾虑。”秦风看着众人脸上那既震惊又带着几分怀疑的表情,微微一笑,语气却异常坚定,“正因为艰难,才更值得我们去挑战,不是吗?如果科学的道路上都是坦途,那还要我们这些探索者做什么?”

“而且,”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自信光芒,“我并非毫无准备。”

他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神秘的意味:“最近,我对“物质重构原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我发现,无论是低温超导中的电子-声子耦合,还是高温超导中可能存在的自旋涨落、轨道序、或者其他奇异的电子关联效应,亦或是我们‘燕京一号’中的激子-等离激元共振和手性微生物催化……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物理现象,在其最根本的微观层面,似乎都指向了某种……某种更深层次的、与物质基本对称性和量子纠缠相关的普适性规律。”

“当然,”秦风补充道,“这还只是我一个非常初步的、模糊的直觉。要将这种直觉,转化为一个逻辑自洽、数学严谨、并且能够被实验验证的理论模型,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

“所以,”秦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团队成员,声音铿锵有力,“我宣布,‘秦风超导实验室’的下一个核心战略目标,就是在继续优化‘燕京一号’性能、推进其产业化应用的同时,集中我们最顶尖的理论和实验力量,向着构建一个‘更为普适的超导理论模型’这一科学高峰,发起冲击!”

“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因为我们曾经参与并见证了这样一个伟大理论的诞生,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一番话说完,整个会议室再次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便是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次,掌声中不再有怀疑和犹豫,只有纯粹的敬佩、信任,以及……被点燃的万丈豪情!

“秦头儿!您就说怎么干吧!刀山火海,我们都跟您闯了!”李晓东第一个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构建普适性超导理论!这……这简直是物理学家的终极浪漫啊!能参与其中,此生无憾!”钱学海也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们实验组,一定全力配合理论组,提供最精准、最可靠的实验数据,去验证和完善新的理论模型!”孙月华也语气坚定地说道。

看着团队成员们那一张张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庞,秦风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他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却也无比光荣的道路。

而他,并不孤单。

在确定了新的科研战略目标后,“秦风超导实验室”再次进入了一种“废寝忘食”的攻关状态。

只不过,这一次的攻关,不再仅仅是针对某一种特定材料的性能优化,而是指向了更深层次、更根本的物理学规律的探索。

秦风,作为这一切的灵魂人物,更是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宏伟的目标之中。

他办公室里的灯光,几乎彻夜不熄。

他时而独自一人,面对着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利用“物质重构原理(初级)”赋予他的那种近乎“上帝视角”的洞察力,去“观察”和“感受”不同超导材料中,电子、声子、自旋、轨道等各种自由度之间,那些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他的“视野”中,那些冰冷的原子、化学键、能带结构,仿佛都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个充满了灵性的舞者,在他的意念引导下,演绎着各种奇妙的量子舞蹈。

他“看”到了在传统的低温超导体中,电子是如何通过交换虚声子,克服库仑排斥,形成松散的库珀对,在晶格的“海洋”中畅游无阻。

他“看”到了在铜氧化物高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