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国内机构的期盼!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2 / 3)
,探讨其在先进武器装备、高能物理、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确保我们的国防科技,也能因为这项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道道指示,如同军令般,从这个红墙大院内发出,迅速传递到国家各个核心部门。
一场围绕着“室温超导”核心技术,举全国之力的“科技大会战”,在这一刻,悄然拉开了序幕!
国家意志,坚定如铁!
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
弯道超车,时不我待!
几乎是在国家层面做出战略部署的同时,燕京国内各大对口的科研院所、实力雄厚的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以及那些手握重金、嗅觉敏锐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金,也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力度,向燕京大学,向“秦风超导实验室”,伸出了橄榄枝。
与那些只盯着商业利润和技术授权的国际巨头不同,这些来自“国家队”的橄榄枝,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燕京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办公室。
白发苍苍的陈建国院士,这位在凝聚态物理领域耕耘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此刻正激动地握着燕京大学校长吴国栋的手,声音都有些哽咽:“吴校长啊!秦风这孩子,是我们燕京物理学界的骄傲!是我们整个国家的骄傲啊!他那个‘秦风理论’,还有这次在稳定性和量产性上的突破,简直是……是神来之笔!我们物理所,愿意倾尽全所之力,配合秦风同志的研究!我们有国内最顶尖的低温物理实验平台,有经验最丰富的理论计算团队,只要秦风同志一句话,人、财、物,我们全力支持!”
燕京工程院材料学部,学部主任张爱华院士,也亲自带队来到了燕京大学。
“吴校长,李教授,秦风研究员!”张院士的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风,语气中充满了期盼,“‘燕京一号’这种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材料,其潜力不可估量!我们材料学部,在高性能有机材料合成、先进表征技术、以及材料服役行为与寿命预测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我们希望能与‘秦风超导实验室’建立最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燕京一号’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材料学难题,为它的产业化保驾护航!”
国家电网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董事长刘振华(与李振华教授同名,纯属巧合)正对着电话那头的吴国栋校长,语气诚恳而急切:“吴校长!室温超导技术,对于我们电力行业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革命性技术!一旦实现无损耗输电,那将为国家节省多少能源?创造多少经济效益?我们国家电网,愿意投入一百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与贵校共建‘国家级室温超导电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我们提供场地,提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应用场景!只希望秦风研究员能将‘燕京一号’技术,优先在我们电力系统进行示范应用!”
燕京中车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
总工程师李卫国,这位设计了燕京最新一代高速列车的功勋科学家,此刻也坐不住了。他亲自飞抵燕京,找到了吴国栋校长。
“吴校长!室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这是我们几代高铁人的梦想啊!如果能用上‘燕京一号’,我们的列车时速,突破一千公里,甚至两千公里,都不是梦!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我们中车集团,愿意拿出最核心的技术团队,最先进的实验平台,与秦风研究员共同研发下一代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资金方面,您开口,要多少,我们给多少!”
还有燕京航空发动机集团、燕京船舶重工集团、燕京电子科技集团、燕京核工业集团……
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国之重器”们,此刻都放下了身段,以前所未有的谦逊姿态和巨大诚意,向年仅二十岁的秦风,抛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心动的“红色橄榄枝”。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将这项足以改变国运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燕京人自己手中!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并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对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一时间,燕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甚至“秦风超导实验室”那间小小的会客室,都快被这些来自“国家队”的大佬们给踏破了门槛。
吴国栋校长这几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