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成果再震全球!稳定性难题的初步解决!(2 / 4)

加入书签

负载指示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从正常的绿色,瞬间飙升到橙色,然后直接爆表,变成了刺眼的红色!警报声响彻整个监控大厅!

“卧槽!什么情况?!难道是黑客攻击?!”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吓得差点把咖啡杯扔出去。

“不……不是黑客……”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如同瀑布般刷新的访问日志,声音因为震惊而剧烈颤抖,“是……是一篇来自燕京的论文!署名……秦风!天啊!又是他!他……他又发论文了!”

“又是秦风?!他……他不是上个月才发了一篇关于‘秦风理论’的奠基性论文吗?!这才过了多久?!”

“别废话了!赶紧扩容!服务器……服务器要撑不住了!全世界的IP都在往这里挤!这……这简直是世纪大崩溃啊!”

是的,当秦风团队关于“燕京一号”稳定性和初步量产性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如同海啸般席卷全球时,整个世界的反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猛烈,更加疯狂!

因为,这一次的突破,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实验室的“奇迹”,它真真切切地,为室温超导这项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黑科技”,铺平了通往现实应用的康庄大道!

全球科学界的“集体失语”与“认知重塑”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系主任办公室,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系主任,大卫·米勒教授,一位在高温超导领域耕耘了近四十年的老牌专家,此刻正脸色铁青地看着投影屏幕上那篇刚刚从arXiv上“抢救”下来的秦风的最新论文。

他身旁,坐着几位系里最顶尖的教授和研究员,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挫败感。

“稳定性……提升了近三十倍……产率……提高了近一倍……成本……降低了超过一个数量级……”米勒教授的声音沙哑而干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而且,他们还搞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机惰性复合薄膜’封装技术,以及一种革命性的‘微生物酶模拟催化剂’……这些……这些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他猛地一拍桌子,语气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我们麻省理工,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设备,最充足的经费,最优秀的人才!我们为了解决超导材料的稳定性和量产性问题,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年时间?结果呢?结果被一个来自燕京的,年仅二十岁的毛头小子,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就给初步解决了?!这……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办公室内的其他人,也都低着头,默不作声。他们知道,米勒教授说的都是事实。在秦风的“神级”操作面前,他们这些所谓的“世界顶尖”,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甚至怀疑,”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地说道,“那个秦风,他……他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地球人?他是不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地球的‘技术扶贫’专员?”

这个看似荒诞的猜测,竟然在场的不少人心中,都隐隐产生了一丝认同。

清北大学,物理学院。

周培源院士和刘明远教授,这对“难兄难弟”,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秦风的最新论文,默默地……喝着白开水。

因为,他们发现,连喝苦茶都已经无法表达他们此刻复杂的心情了。

“老刘啊,”周培源院士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萧索,“我……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从最初的室温超导,到后来的‘秦风理论’,再到现在的稳定性和量产性突破……这小子,简直是以一己之力,把整个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都往前推进了几十年啊!”

刘明远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何止是几十年?依我看,他这是直接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拍死在了沙滩上,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孙,就是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哭着喊着要从咱们清北退学,去燕京大学给秦风当实验员的那个,前两天还真就办了退学手续!拦都拦不住!他说,跟着秦风,才能看到物理学的未来!”

“物理学的未来……”周培源院士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而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顶尖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类似的场景也在不断上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