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争之世,当争的光明磊落,杀尽宵小有如何?(4 / 6)

加入书签

得天下皆知,李严因派系斗争,一度毁掉了北伐大业。

诸葛亮死后,襄阳人杨仪和南阳人魏延为了争权。

又是闹的不可开交,魏家被灭了三族,杨仪死在狱中,闹剧才结束。

之所以同是荆州出身,还闹成这样,原因在刘表身上。

荆州名士有所谓的七大家族庞、黄、蔡、蒯、马、习、杨。

外加一个后来的诸葛家,就是八家。

嗯,没错,全是襄阳籍

“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在襄阳大族蒯越、蔡瑁的支持下崛起。于是乎,襄阳派的人士很快掌握荆州军政大权。”

“可刘表也不甘心被襄阳集团操控,开始任用黄忠、韩嵩、宋忠、文聘这些南阳人来玩制衡。”

“南阳本就是帝乡,在大汉司法中,唯有高贵的南阳、洛阳不可问。”

“南阳豪族,不可能也不甘心一直被崛起的襄阳人压着。”

“正好,这一切被曹操南征荆州给破坏了。”

“刘使君掌理荆州后,南阳派和襄阳派并受重用,可两家的矛盾却没缓解,这才是休昭你要说的话,对不对。”

面对刘云的话语,董允点头以对。

“升之很聪慧。”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军师将军一样淡泊明志。”

“不光东州士里存在黑暗面,荆州士也一样。”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浮出水面,可一旦爆发开来,未来将是不可收拾的。”

刘表时代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蔓延在继承了荆州的蜀汉政权中。

说到这,刘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历史上,荆州派原定的襄阳接班人是马谡,但此人不是刘备看中的荆州派首脑的人选。

于是乎,刘备在垂死之际,把马谡从成都县令贬到了越巂郡那种只能驻扎在郡府边缘的安上县,遥领太守的位子上。

实际上就是外放了。

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是对的。

刘备不想看到南阳人和襄阳人继续内斗。

诸葛亮能做到安抚两派,但马谡做不到。

所以,为了维持两派稳定,诸葛亮临终前既没选择襄阳籍的杨仪接班,也没选择南阳籍的魏延接班。

诸葛亮反而把位子交给了零陵人蒋琬、中立人士费祎。

这实际上是把襄阳人手中捏着的权利一步步慢慢交还到了刘禅手中。

这是一步大棋。

自此后,没有任何南阳人或者襄阳人能独占权柄了。

两家掌控不了政权,就斗不起来。

没有根基的降将姜维成了大将军,督内外军事。

刘禅的近臣,汝南人陈祗成了尚书令,掌控朝堂。

没有了襄阳人和南阳人内斗,国家政权将牢牢地捏在刘禅手中。

这是蜀汉一直没有发生政变的根本原因。

刘备、诸葛亮看穿了局势,早就给刘禅布好局了。

相比之下,曹魏和孙吴的制度设计,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无尽的政变就免不了了。

刘备临死前安排的是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的襄阳人诸葛亮为主。

中都护、督内外军事、永安督、辅汉将军、尚书令的南阳人李严为辅。

这么做并非完全是为了制衡,而是想消除南阳人和襄阳人之间的政治摩擦。

事实上,像诸葛亮这样比较有大局观念的士族领袖毕竟还是少数。

多数士族都是为利益而争斗不休的。

回顾历史,尽数是烟波浩渺。

刘云梳理思路,算是明白了曹真进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了。

“曹真是个人才。”

“也抓住了机会。”

“不过,他行动的还是不够快。”

“我若是曹真,早已绕开允吾城,派轻骑控制郑伯津。”

王平开口道“曹真没来过河湟,也没有合适的向导,他对此地局势未必了解。”

“这是我军战胜魏军的机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