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保宁河右,功比卫霍,声震华夏!(3 / 8)

加入书签

虽说他们知晓刘升之精通地利水纹,以往作战都展现出了这种超乎常人的天赋,可是他若不讲清楚,没人能知道他打算怎么做。

刘云也不故作玄虚,他指着舆图上的金城障说道。

“冷龙岭的南部山群,一路绵延平行向东。”

“这条山麓很好的阻隔了北部的泥石流和水纹灾害。”

“在金城障的西面,乌亭逆水穿越河道顺流而下,可此地不仅是地势险峻,一夫当关,河道也很狭窄。”

“激流而下的大水,渡过了金城障过后,遇到宽阔的浪庄河谷,若不受控制,很有可能突破河堤,淹没河岸的良田,给河谷的百姓造成困扰。”

“所以我们来到金城障,是为了疏导水流,避免祸水流向令居县。”

郭攸之恍然大悟。

“升之颇有远见,如此爱惜民力,当地百姓必定感恩你的大德。”

刘云呼了口气。

无论是羌人还是湟中小月氏,只要愿意归附大汉,为汉室效力,刘云就会把他们当成汉民。

他可没有关东士族那一套瞧不起这,瞧不起那的臭德行。

说白了,那就是一群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猪。

自以为圈了地,占了几处山川大泽,垄断了出仕的渠道,便目中无人。

边鄙的羌胡蛮夷他瞧不起。

关西的汉人他瞧不起。

南州的豪族他瞧不起。

凉州三明和董卓厚着脸,挤破头颅都进不去他们的圈子。

一开始,刘云还不明白,这些关东士族到底看得起谁啊

后来他明白了,不是因为你是边郡武夫、你生活在边州就瞧不起你。

而是因为,你不活在他们的士族门生姻亲圈子里,他们就是瞧不起。

人类文明在进入国家制度,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上流的贵族们,本质上就已经努力地让自己脱离了人这个概念。

他们自以为是统治天下的神明,生来就要践踏天下生灵。

他们才是史书中的民。

而更底层的百姓,实际上用的是另一称呼,黔首、黎庶、以及更带贬义词的生口。

刘云在汉川之战放出豪言,要让天下英雄尽低头。

便是要让这些英雄、枭雄们看看。

他们脚下的那群蛮夷、贱民汇聚成流,能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反噬。

神思过往,刘云短暂的停顿了一刻。

开始更详细的部署计划。

“从乌亭逆水的上游到金城障路途遥远。”

“从此冲刷而下的洪流,在路途中将会不断向西南面的山麓流散。”

“抵达金城障时,威力会消减大半。”

“我们将在金城障修筑堰口,分导水流向西南山麓。”

实际上,以浪庄河的水量来看,就算上游的河堤决口,也不可能造成这么大面积的损伤。

沿途浪庄河水南下滚滚上百里,山形水势,水是有孔就钻,冲击力到了金城障早就消散百分之八十了。

只是刘云本身就是细致之人,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下令在金城障南部向西面修筑了几条疏水口,把水流引导向更西南面的山麓。

那里本身地势平缓,应该是上古河道冲刷时,留下来的天然水道。

在卢水胡人南下后,当地百姓尽数逃难,如今,此处已没有居民生存。

这得感谢大自然的巧斧神工,令居塞以北的土地贫瘠,气候严酷,南部却是肥沃的河谷,这都是有自然规律的。

因为金城障至令居塞之间,也并非完全是平地,两者交汇处,本身就还有一座向东北面突出的山群。

从金城障激流而下的河水,又需要稍稍向东北拐个弯儿才能进入令居县。

刘云正好将水流引导向西南面的平缓山麓,只要此地有疏水道,形成分流,北面的河水就算还能泛滥,实际上也很难影响浪庄河谷。

人类早期选择的定居点,大都是能避过大水大灾的适宜土地。

是古人经过上千年经验教训,才形成了汉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