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士算尽平天计,刘云回首战河西!(2 / 4)

加入书签

大谋士的说法。

最顶尖的一挡,二荀和贾诩,都在一个列传里。

如今威望最高的二荀都已不在,且都死在了远征孙权的途中

贾诩是何等聪明,他自知早该离开魏公幕府,所以才会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

曹操没事不会找他,贾诩就宅在家里抱孙子,也不会出来露脸。

但一旦曹操有事找贾诩,那就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了。

贾诩心中苦涩,明知曹操想拿他顶罪,却也无法改变现实。

当年小斛分粮,士兵震怒,就杀粮官。

想搞屯田奴政策,被荀彧、毛玠等人带头反对,他就推责到枣祗头上。

如今引羌胡入河西,无疑是天大的骂名。

又想要权,又想要名,还不想付出代价。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只是,如今幕府中人,除了贾诩也没人背的了这么大的锅。

他在长安有犯罪前科,泼再多污水,也不会有人怀疑。

贾诩念及此事,只得无奈道。

“谢过魏公。”

臣下,不就是用来给主君担责得吗

曹操见贾诩默认了,又笑着追问道“文和乃是长沙王傅的后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依你看,河西羌胡和叛将,能否困住刘升之。”

长沙王傅贾谊,乃是汉文帝时期的治世名臣,才情与屈原齐名。

贾诩为其十二世孙,武威贾氏在东汉世为将军、两千石。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出身,应该和扶风苏家一样,对汉朝有着极强的向心力。

可是这些生活在关西,受关东人歧视的世家豪强,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恪守本心。

凉州三明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关西人立下再大的功勋,打出再大的战果,去了洛阳,照样得给关东士族们端茶送水,卑膝奴颜。

关西名臣,入了关东,就跟权游里的史塔克家族南下一样,可都是没什么好结果啊

说白了,诸侯讨董,就是关东士大夫和关西军阀豪右累积了上百年的地域矛盾,在无法调和后爆发的战争。

关西人,受到这样的地域歧视,心里是憋着气的。

所以在董卓死后,贾诩才会设计李傕、郭汜去反攻长安,屠杀王允和朝中官僚。

但他过分低估了一群不受控制的乱军造成的后果,酿成了关中残破不堪,人口殆尽,千里荒芜的惨剧,无愧于毒士之名。

要说他不忠于汉室吧,可他屡次为汉献帝周转多方,一直护卫东行,比起射坚那群世受国恩,弃官而逃的人不知忠心多少。

帮助弘农王妃,免遭李傕侵害,也算是良善之举。

其功过,自由后人说了。

贾诩回顾过往岁月,缩在袖子里的枯瘦手腕忽然动了一下。

程昱提示道“文和,魏公在和你说话。”

贾诩深吸了一口气,长叹道

“刘升之,老夫了解不多,只是此人颇有将略,在陇西深得羌胡之心。”

“所谓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或推而还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曹操饱读诗书,也是知晓此文的来源。

“这是长沙王傅的鵩鸟赋。”

“文和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贾诩一副老态龙钟之象,说话时口齿不清,神神怪怪的喃喃道。

“万物变化无常,福祸相依。”

“河西之事,犹如破堤之水,堤坝被堵住,天下自然安泰,可水乃流动之物,一旦,江河水泛滥,会往何处流,无人能知晓。”

“羌人在西方,又受五行中金行之气。”

“我听闻,刘升之北上,将士皆绛甲。”

“绛乃火色,五行以火克金”

“至少,于刘备而言,目前河西之地,福祸未知。”

贾诩向来是个谜语人,曹操从他嘴里就没得到过几句能听懂的话。

不过,贾诩的态度很明朗了。

河西未必能拖住刘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