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国贼争锋天命论,夺取舆论指挥权!(4 / 5)

加入书签

这种事情汉末儒生是最喜欢干的。

天意,谁能揣测

谁都不能,但是解释权却在儒生的口中。

问,他们就说自己是新都杨氏的后代门生,继承了杨氏的学问。

问,他们就说自己是百年世代家传,内里乾坤,外人不懂。

妥妥的汉代的学阀啊

年少跟随卢植学古文经的刘备,从不信这些怪力乱神。

不过,偶尔也会请他们占卜一下。

有的灵验,有的不灵验。

之所以,历史上常常留下很多谶言命中的事情。

大体上都是幸存者偏差。

谶言学者很多,你一言我一语,什么都说。

说中的谶言就留下了,说不中的也没人会在意。

不排除一些精通事故的老儒生,的确有些本事,这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时局的准确分析。

这类人死后,他们的族人将说中的谶言整理下来,没说准的,就不记录在书中。

到后来,经学儒士们为了吹捧师门,自抬身价,也便以此为凭。

如此之事,在华夏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

说道占星、卜算之学,天师道也算是其中大家了。

刘备缓缓看向张鲁,他深知五斗米教也精通占卜之学,五斗米课更是将占卜写在课中,亦是缓缓问道。

“蜀中学士有明言在先。”

“天师,可对此天象作何解”

张鲁起身拱手到。

“昔日,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象于天,谓日月星辰。观法于地,谓水土州分。”

“以此,采祸福之原,睹成败之势。”

“鲁以为,荧惑犯参,非指蜀中,而意在中原。”

周群、杜琼反驳道。

“我等世受杨家之学,蜀中谶言无不应命”

“呵呵,你一米贼岂知天数”

张鲁脸色微蹙,他是师君,座下弟子一直悉听教诲,常年无人争辩,故而口才也不是很好。

刘云深知张鲁不敌,立刻起身,反唇相讥道。

“新都杨氏,固为汉家大儒。”

“然,我道天师占星卜算之学,则源于留侯,起于赤松。”

“两汉四百年之谶,我道算无不中”

“不知,杨氏比之留侯,功业相去几何名望相去几何才干相去几何”

周群、杜琼面面相觑,脸色涨红。

诚然新都杨氏在蜀中一地,还算是经学世家,益州名门。

但是和张良相比,那就是个屁

别说是沛国张氏来蜀中传道,就算是同为张良后人的犍为张氏也能掌握谶学的解释权。

你蜀中儒生能把武夫、寒门、不读书的豪右排挤在圈子之外,还能把留侯张良排挤出去

此人虽死,可他的衣冠冢在天下可遍地都是。

曹操上次大怒之下,到处挖张良祖坟,结果没有挖到一具尸骸。

真正的张良神秘莫测,岂是一个新都杨氏能相提并论的。

学阀们,最爱提及自家学问绵延几代,渊源多久,始发何人。

这是他们一直掌控话语权的关键。

一旦有人比他们的学问还久远,那就会被打入异类,加以抨击。

可惜,张良太出名了。

作为大汉名臣,天下皆知,泼不了脏水。

如今张鲁又带着汉川归附,俨然是立下大功。

按官位,张鲁在他们之上,按学问,留侯之学,远甚于新都杨氏之学。

仅此一问,蜀中学阀们的小圈子,不攻自破。

杜琼、周群等人满脸苦涩。

“诸位无话可说了”

“那就该我了。”

刘云缓缓看向二人,既然经学世家都下场了。

那么也该打破这些儒生的舆论阵地了。

“论天命,说图谶,乃是我道精义。”

“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请牢记收藏,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