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国贼争锋天命论,夺取舆论指挥权!(2 / 5)
“究竟何者为贼,先前我与秦子敕已经说的很明白。”
“若阁下也跟杜国辅一样老迈昏聩,眼拙耳聋,我再说与你听。”
彭羕与杜微同时受骂,杜微亦是气得从昏睡中醒来。
“你你”
刘云不理会二人,信步堂上。
“永年方才言,我道与刘焉苟合,事实非一。”
“袭取汉中者,乃刘焉麾下别部司马张修,我道系天师只是随从其中,听从君命,待张修败亡,汉川无主,我道师君方才收容人马,为国守边。”
“在内,不失臣子之义,在外,不曾毁君荣辱,安养水土,镇守一方,岂能为贼”
“反观诸位还有脸提君臣大义呵呵。”
刘云看向蜀郡豪右,满脸不屑。
“你等豪右大姓既承认刘焉父子为牧守,为府君。”
“那前益州刺史郄俭,为何人所杀”
“刘焉父子再时,谁人屡次叛乱”
“勾结刘表、串通曹贼在外,阴养死士,包藏祸心在内,可谓君臣大义”
彭羕左顾右盼。
“那与我无关。我只知道,米贼与刘焉之辈,尽是反叛朝廷的乱党,刘焉父子与董卓何异张鲁与李傕、郭汜何异”
刘云笑道。
“刘焉父子既是叛国乱党,尔何不起兵杀贼”
“尔何不效仿荀氏刺董”
“彭永年一世忠良,怎么却愿意屈尊于刘焉父子麾下为官这么多年”
“即便是担任斗食小吏,即便是被刘璋罚为徒隶,割去头发,贬为奴婢,依旧卑膝奴颜侍奉叛贼”
身为新都大族出身,被贬为奴,是彭羕此生最大的耻辱。
他伸手摸向光秃秃的脑袋,依稀还可见当初受“髡钳”之刑,留下的伤疤。
杀人诛心
刘云这句话,快要了他的命
自刘备入蜀以来,他被法正、庞统引荐,得以重用。
即便刘备后来发现他没什么本事,依旧看在死去的庞统的面子上,不曾嫌弃。
可这彭羕却越发沾沾自喜,举止乖张,认为自己该是与法正、诸葛亮并驾齐驱的人物,小小治中从事,不符合他的身份。
因此明里暗里,跟刘备作对。
新都彭氏,又与新都杨氏是近邻。
刘云在广汉侵蚀了新都杨氏的利益,彭羕自然要出这个头。
一来,可打压气焰正盛的刘升之,他可以此为阶梯,名扬蜀中。
二来,也可重新进入蜀中士族的文化圈儿,让他们忘记自己当过奴隶。
他的那点小心思,都被刘云看在眼里。
“彭永年,你是个多好的奴才啊刘焉父子在世时,你为保住五斗俸禄,极尽阿臾。见刘璋大势已去,你便抛妻弃母,沿江北上,四日徒步三百里,跑着去见刘使君。”
“照你所言,侍奉乱贼,是为不忠,反叛主君是为不义。”
“弃一家老小性命不顾,孤身逃窜,是为不孝。”
“你这样不忠不义不孝之辈,也敢妄称君臣之道”
一声怒骂,彭羕心头一颤,险些栽倒在地。
“彭永年,你本益州一徒隶,刘使君不计你微末之身,选你为治中从事。可你却与大族豪右勾结,沽名钓誉,是想坏刘使君大事儿”
彭羕心下大乱,忙呼道“休要胡言,我便是不忠刘璋,你五斗米贼,又好的到哪去”
说得好
刘云就在等他这句话
“我天师道虽曾经是刘焉父子臣僚,可那时,刘焉还是天子钦定的益州牧,恪守君臣之礼,故而听从其令。”
“可,天师深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君上产生谋逆之心,有识之士,自当舍君而护汉。”
汉朝奉行双重君主观。
第一重君主,是死士、门客们直接投效的对象。
第二重君主,是天下共主,也就是天子。
主君的利益和天子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按理来说,投效天子才是正道。
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