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坛底朝天,也能接住月光(1 / 3)

加入书签

清明将至,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思。

城市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灰色薄纱,压得人喘不过气。

“城市沉默纪念日”的筹备工作,却迟迟不见动静。

往年这个时候,官方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预热了,今年却出奇的安静。

姚小波有些坐不住了。

他抓耳挠腮,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

好不容易这两年“城市沉默纪念日”搞得有声有色,眼瞅着就要成为一个城市文化IP了,难道今年要夭折?

他忍不住给于佳佳发了条微信:“佳佳姐,纪念日的事儿,上面没动静啊!要不咱们……”

还没等他说完,于佳佳就回了一条消息,言简意赅:“等等看。”

等等看?

姚小波心里没底。

他放下手机,习惯性地打开微博,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

结果,他瞬间愣住了。

微博热搜上,赫然出现了一个话题:#4月4日,让我们一起听见城市#

点进去一看,姚小波彻底傻眼了。

没有官方组织,没有媒体宣传,完全是自发的,无数的网友在分享着自己准备如何参与“城市沉默纪念日”。

“坐标帝都,明天带孩子去天坛公园,让他趴在地上听听老树根的声音!”

“坐标魔都,我们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准备用振动板,让ICU的病人们感受城市的脉搏!”

“坐标重庆,我们监狱的哥们儿说,明天要在操场上集体跺脚三下,给城市敬个礼!”

最让姚小波破防的,是一段来自聋哑学校的视频。

视频里,一群孩子安静地坐在地上,用手掌紧紧地贴着地面,感受着来自地底的震动。

配文只有一句话:“我们听不见声音,但我们能感受到城市的呼吸。”

姚小波眼眶湿润了,他猛地抬起头,看向窗外,仿佛能穿透这钢筋水泥的丛林,看到那些默默奉献、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

他终于明白于佳佳那句“等等看”的含义了。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官方的组织,不在于媒体的宣传,而在于每一个普通人心中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第二天,于佳佳收到一个匿名快递。

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箱,里面装着一只灰扑扑的陶罐。

陶罐的造型很粗糙,一看就是手工制作的。

她拿起陶罐,仔细端详着。

突然,她的目光凝固了。

在陶罐的底部,刻着两个字:还你。

于佳佳瞬间明白了。

这只陶罐,是当年在老城区试点“城市记忆唤醒计划”时,他们专门定制的,用来盛放泥土和声音的。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被搁置了,这些陶罐也都被封存在仓库里。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只陶罐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手中。

“还你……”于佳佳喃喃自语着,指尖轻轻摩挲着陶罐上粗糙的纹路。

她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为了保护城市记忆而奔走呼号的身影,听到了那些来自地底深处的古老声音。

她明白了,这场运动,已经不需要任何的旗帜了。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容器,盛装着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感。

于佳佳没有再介入“城市沉默纪念日”的组织工作。

她知道,这场运动已经超越了任何个人或组织的力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意识,一种文化基因。

她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

她悄悄联系了周正礼,请他将“城市基底记忆库”里的全部录音资料,都转成盲文档案,然后捐赠给市里的视障图书馆。

“有些历史,本就该靠手来读。”于佳佳轻声说道,仿佛在对谁诉说着。

4月4日,城市沉默纪念日。

上午十点,全城静默开始前五分钟。

突然,一阵清脆的钟鸣声,划破了城市的喧嚣,在空气中回荡开来。

但这钟声,并非来自教堂的铜铃,而是来自老泵站遗址,一种金属撞击的声音。

声音很特别,沉闷、厚重,带着一丝古老的气息。

一下,两下,三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