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荣誉裹挟真相(2 / 5)

加入书签

p;   这微小的百分比,在数以万计的弹药基数面前,汇聚成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

    这些“多出来”的弹药,(主要是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歪把子,以及九七式手榴弹),会被换上印有“关东军后勤特批”,“诺门罕紧急物资”字样的包装箱,混入正品中一同装车。

    同样的手法自然也应用于药品,被服甚至罐头食品。

    他签字的理由充分无比,“前线战况激烈,补给线漫长,必须预留充足冗余以应对不测。”

    当然除了这些军需物资,对于一些更敏感,更关键的物资,如无线电设备,精密仪器,特种钢材,甚至拆解后的迫击炮部件和炸药,陈阳则采用了更精巧的“混装”策略。

    他会指示绝对信任的、安插在关键装卸岗位的同志,将这些东西密封在特制的木箱或铁皮箱内,外部标记则伪装成“坦克备用履带板”,“火炮驻锄”(替换零件),“工程测量器材”等!

    这些箱子会被巧妙地放置在军列中运输重型装备的平板车角落,或者混入运送“非急需工程物资”的棚车中。

    利用日军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的弊病,把这些东西偷偷转运到红党或者果党买家手里。

    当然,物资上车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送达客户手里。

    这也是整个计划中最具风险的环节。

    陈阳利用其协调的职权,在对北上军列路线进行“优化”时,会刻意规划一些看似合理的“辅助路线”或“临时补给点”。

    例如,一列从沈阳出发,满载兵员和弹药的军列,原本应直接经白城抵达阿尔山。

    陈阳会在调度命令中注明:“为减轻主干线压力,提高效率,该次列车部分车厢于彰武站进行编组分离,经由通辽线绕行,并于洮南站进行临时补给与检修。”

    “洮南”这样的地点,往往就处于活跃的抗日游击区边缘。

    当列车按照“命令”在这些站点停靠时,早已伪装成当地劳工,铁路维护人员或者甚至伪满洲国路警的接应人员,便会利用这短暂而“合法”的停靠时间,在夜幕或混乱的掩护下,迅速将标记好的“特殊物资”卸下,转移到早已等候的马车,驴车或直接由人力扛走……

    整个过程的时机,对接暗号,转移路线,都经过周密的计算和演练。

    完成后,列车会继续它的旅程,调度记录上一切正常,仿佛只是一次普通的战时运输调整。

    随着陈阳的操作一次次成功,一条隐形的,高效的补给线悄然成型。

    一批批宝贵的物资,穿越了日寇严密封锁的铁路网,如同生命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华北各地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太行山区的红军总部。

    太行山深处,一些部队的弹药储备得到了补充,伤病员因为得到了磺胺等药品而得以挽救,

    拆卸的迫击炮被重新组装起来,成为了打击日寇碉堡的利器,甚至还有一些珍贵的润滑油和特种钢材被用于维护和制造武器。

    这些补给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