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感言及上架预告(2 / 3)

加入书签

纲》《恐惧与战栗》《木偶与侏儒:基督教的倒错核心》。

    这三本全都不是正经的神学作品,两本左翼加神学,一本算是神学但作者本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其它就不再多说了,毕竟故事才开始没多久,我会尽量将这些东西通过故事呈现出来。

    -----------------

    然后是小说和现实中精神分析的区别。

    这个比较重要,因为小说里的情况和现实中的精神分析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由于剧情需要、时代背景和人物立场。

    如果读者完全以我的作品来评价现实中的精神分析,会造成许多误解,因此在这里进行说明。

    其一,书里做分析都比较快,可能几段话就结束了,但现实中的精神分析一般都是长程,经常长达好几年。

    因为艺术化的需要,大部分情况下我会把精神分析的时间压缩,但保留比较精华的一部分,并且后面会写几段长程的。

    其二,现实中的精神分析不会像主角这样提供一个“缝合点”——例如信仰、忠诚等,这种做法其实类似现代心理学,属于下乘和离经叛道的。

    一般来说,一段精神分析的结束会以“承担欲望的责任”或者“穿越基本幻想”或者“与症状达成一致”为终结,并且要做到“分析师完全退场”。

    前面三段我就不多赘述了,书里也会以各种案例来说明(例如艾尔德里奇是承担欲望的责任,约瑟夫是穿越幻想和强制性重构符号秩序),但主角出于身为主教的个人立场,并不会按照正常的精神分析来结束。

    他会让咨询者看清楚自己的症结和创伤,但也会用信仰和忠诚去为他提供缝合或者说解释,他分析结束后不会退场,而是继续站住大他者的位置,领导人们追随他。

    这种做法是违背现代精神分析伦理的,不过在19世纪末日背景下,这种做法只能说有些功利,而且我觉得是作为一个爽点出现的。

    另外,这种做法会大幅加快精神分析的过程,正常来说人们还要痛苦很久才能彻底完成分析,但西伦却是直接提供了新的“他者话语”。

    其三,心理医生和精神分析师很不一样。

    心理医生一般毕业于医科学校,会使用药物治疗,言谈是其次,而且由于太平洋那头某大国的影响,在治疗时越来越偏向配药,通过药物调节激素,控制情绪。

    精神分析师则更靠近哲学,是纯粹的话疗,只使用言语来治疗,拉康派一般通过“言在”了解患者的意识、过去、语言、欲望、幻想,解开患者的问题。

    另外精神分析也有派别,我目前只相对了解拉康和弗洛伊德两个派别。

    -----------------

    最后是彩蛋,算是一些有趣的事吧。

    其实我之前没打算写这本书,因为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我没什么自信,于是写了本网游文练练笔过渡一下,结果内投被编辑打回了——那本书的主角叫于连。

    本来主角应该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