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我们不输液,只造血(2 / 4)
是,我们无法再购买新的授权!我们每增加一台电脑,都是在‘非法’使用!”
“我们正在研发的‘鲁班’二号、三号机床,所有的设计模型和仿真数据,都跑在这些软件上。一旦停摆,后续研发将寸步难行!”
光刻胶、电子特气、氟橡胶密封圈、高温润滑脂、工业设计软件……
一个个听起来毫不起眼、在庞大的军工体系中如同“螺丝钉”般的细枝末节,在这一刻,却集体“生锈”,变成了卡住整台战争机器运转的、致命的“沙砾”。
“绞索”,已经收紧。
它不再满足于在远处威胁,而是已经勒住了龙国工业的咽喉,开始让这头刚刚抬头的巨龙,感受到了窒息。
“好,很好。”
一直沉默的姜晨,缓缓地开口了。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焦虑,只有一种近乎于冰点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平静。
“他们终于图穷匕见了。”他环视四周,“他们以为,掐断了这些‘输液管’,我们这头巨龙,就会因为失血而倒下。”
“他们以为,靠着几十年的技术壁垒,就能永远把我们踩在脚下,让我们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捡一些残羹冷炙。”
“他们忘了,这头巨龙,最擅长的,不是依赖‘输液’,而是‘造血’!”
姜晨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白板前。
“冯老,”他看向冯振国,“我需要您协调三件事。我不管您用什么方法,调动什么资源,这三个‘钉子户’,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拔掉!”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第一个名字。
“‘鲁班’团队,李慧兰研究员!”
“到!”李慧兰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你们之前做的国产CAD内核,很好。但是,太慢了。”姜晨的语气充满了威严,“我给你们团队,补充三个月前刚从MIT(麻省理工)回国的图形学天才,王浩博士。同时,我再给你们一份关于‘参数化建模’和‘B-rep实体造型内核’的最新数学模型。”
姜晨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厚厚的、全是英文和数学公式的“参考资料”,递给了她。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不管你们多少天不睡觉。一个月!我只要一个月!”姜晨伸出一根手指,“一个月后,我要看到一套我们自己的、虽然功能简陋,但内核绝对稳定、算法完全自主可控的、真正能用的工业三D设计软件!它不需要有花哨的界面,但它必须能稳定地打开、编辑、保存我们所有的设计图纸!能不能做到?!”
李慧兰看着手中那份如同“天书”般、却又直指核心的算法模型,她知道,这是姜晨又一次的“点穴”。他给出的,正是他们团队卡了几个月都无法突破的、关于“几何约束求解”的核心难题!
她的血液,瞬间沸腾了!
“能!!”她立正敬礼,声音嘶哑。
“很好。”姜晨点点头,又写下了第二个名字。
“沪上化工研究院,陈元院士!”
“到!”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站了起来,他正是国内高分子化学的泰山北斗。
“陈老,您受累了。”姜晨的语气,多了一丝尊敬,“光刻胶的问题,卡在了‘光敏剂’和‘酚醛树脂’的纯化工艺上。”
“是的。”陈元院士面色凝重,“日本人的工艺,我们反推了无数次,始终无法达到那个纯度。杂质太多,一曝光就全花了。”
“那是因为,”姜晨转身,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和反应路径,“我们的合成路线,从一开始,就走窄了。”
他递上了第二份文件。
“这是我从……一份德国早期专利里找到的、关于‘DNQ-酚醛树脂’的全新合成路径。它不依赖那些我们拿不到的昂贵催化剂,而是采用了一种‘多步提纯、低温结晶’的笨办法。工艺更繁琐,但对设备要求低,而且,理论上可以达到99.99%的纯度。”
“同时,对于你们提到的高性能氟橡胶。”姜晨又拿出一份文件,“问题不在主链,而在‘硫化体系’。我们一直沿用老旧的‘胺类’和‘硫醇类’硫化剂,耐高温和耐腐蚀性当然上不去。”
“这份资料里,详细描述了两种全新的、基于‘双酚AF’和‘过氧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