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代码我已经帮你们写好了(3 / 4)
指出了一条明路!接下来就看咱们软件组的了,总不能让硬件组把骨架搭好了,咱们这灵魂跟不上吧?”
周教授也深以为然,他拍着胸脯跟姜晨保证:“姜总师您放心,您把方向指明了,剩下的硬骨头,我们这帮老傢伙就算把牙啃碎了,也得把它啃下来!保证拿出一个让您满意、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的‘红星’系统!”
不少年轻的博士、工程师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在姜晨面前好好露一手。
他们承认姜晨在总体设计和硬件上是“神人”,但在软件编程和算法实现这些“细活儿”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
他们要用自己的代码,把姜晨那些“听起来很美”的理念,变成真正跑起来的奇迹!
就在软件组的专家们斗志昂扬,准备按照姜晨画出的“路线图”,开始这场注定充满艰辛的“万里长征”,预计至少要奋战个三五年的时候……
姜晨再次召集了核心软件团队开会。
这一次,他没有再讲什麽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再画什么宏伟的蓝图。
他只是让助手抱进来几大摞厚厚的、用特殊保密纸张打印出来的文件,以及几盘当时最先进的数据磁带。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姜晨看着眼前这羣准备“抛头颅洒热血”的软件精英们,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知道,要把一套全新的、高性能的数控系统软件从零开始搭建起来,难度非常大,时间也非常紧迫。”
李慧兰等人点点头,心想:您总算知道我们的难处了,是不是要给我们增加人手或者放宽期限?
“所以,”姜晨话锋一突,“为了……嗯……加快研发进度,少走一些弯路,我利用凤凰厂这边的计算机资源,他指了指天花板,仿佛那里藏着一台超级计算机,把我之前提出的一些核心算法和架构,进行了更详细的……嗯……‘原型验证’和‘参考实现’。”
他指了指桌上那几大摞文件和磁带。
“这里面,是基于RISC架构和我们选定的实时内核,实现的关于前瞻控制、样条插补、伺服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模块的核心代码框架,以及部分关键函数的……嗯……‘参考实现’。总代码量,大概……十几万行吧。还有这些磁带里,是一些更底层的驱动程序和接口函数库。”
姜晨说得轻描淡写,彷彿只是随手写了篇课程论文的附录。
但会议室里,却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软件专家,包括周教授和李慧兰在内,全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目瞪口呆地看着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参考实现”。
十……十几万行?!核心代码框架?!关键函数参考实现?!
这他妈还叫“参考”?!
这简直就是把整道题的解题步骤,连带着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全都给你写出来了啊!
就差最后一步帮你把答案都抄上去了!
他们原本以为姜晨是个指点江山的“战略家”,最多是个懂点底层原理的“架构师”。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总师,竟然……竟然还他妈是个能肝十几万行硬核底层代码的“骨灰级程序猿”?!
而且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这……这不科学!
这根本就不可能!
王志宏教授,那个搞RISC硬件的专家,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猛地冲到桌前,拿起一摞打印稿,颤抖着手翻了起来。
他虽然主攻硬件,但对底层软件和汇编也极为精通。
只看了几页,他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嘴里喃喃道:“……这中断处理……这任务调度……这内存管理……太……太精妙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不对,比教科书还牛逼!这……这真的是人写出来的?!”
李慧兰研究员也扑了过去,抢过另一部分关于实时内核和PLC解释器的代码。
她看得更快,脸上的震惊之色也越来越浓。
她发现,这些代码不仅仅是实现了功能,其结构之清晰、注释之规范、效率之高、对硬件资源的利用之极致……简直就是一件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很多地方的处理方式,甚至完全超出了她之前的认知!
“这……这底层驱动对硬件时序的把握……还有这个PLC指令的解释执行效率……我的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