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神盾升级—优化海红旗9(2 / 5)
端突防速度大于3马赫,掠海飞行高度低于7米,具备末端蛇形机动能力。”
姜晨的声音平静而克制,他没有使用任何渲染性的词汇,只是像个最严谨的分析师,将一个残酷的工程学问题,摆在了所有雷达与火控专家的面前。
“各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为‘神盾’系统设定的所有拦截目标,都是基于对现有及下一代亚音速反舰导弹的评估。而现在,一个全新的、专门为了让我们的‘盾’失效而设计的‘矛’,已经出现在了理论的地平线上。”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在座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专家。
他们不需要姜晨过多解释,只凭这三个核心参数,就能瞬间在脑海中构建出对方摧枯拉朽般的攻击景象。
“三十秒……”负责火控算法的王老,这位一向沉稳的老专家,此刻的声音却带着一丝干涩,“从我们的雷达在海天线稳定捕获目标,到它命中舰体,我们拥有的全部反应时间,不足三十秒。”
他拿起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飞快地计算着,脸色越来越难看。
“刨除系统决策、火控解算、导弹发射筒准备、拦截弹点火爬升的时间……我们留给拦截弹进行末端修正和拦截的窗口,可能只有……五到七秒。”
“问题不止是时间。”林浩接过了话头,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7米”这个数字,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这个高度,已经进入了我们雷达的多路径效应干扰区。海面反射的杂波,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噪声地毯’,目标信号将被严重污染。我们现有的信号处理算法,在这种强干扰背景下,要精确提取一个高速目标的位置信息,难度是几何级数的。”
“更致命的,是末端蛇形机动。”王老放下了笔,语气沉重,“我们所有的拦截算法,都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无论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线性外插,还是更复杂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其本质都是对目标未来轨迹的预测。但面对一个在最后几秒进行无规律高G机动的目标,任何预测都将失效。我们的拦截弹,只会像一枚昂贵的烟花,在目标曾经经过的空域,徒劳地炸开,然后听个响。”
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优化参数、提升功率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体系上的、根本性的难题。
如果联邦真的把“日炙”真的搞出来了,那就意味着“神盾”系统现有的火控体系,在未来的高烈度对抗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无法被弥补的漏洞。
他们引以为傲的“神盾”,在它还未真正出海之前,就已经在理论上,被未来的潜在敌人,找到了破解之法。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整个“神盾”实验室,变成了一座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林浩和王老带领着算法团队,几乎是以一种自虐般的方式,将自己投入到了对现有体系的极限挖掘之中。
仿真实验室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咖啡因和电子元件过热的味道。
上百台外形统一、涂着军绿色漆的计算机,被整齐地码放在恒温恒湿的机柜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阵列。
它们正以一种沉默而又狂暴的姿态,24小时不间断地高速运转着。
从外部看,这些计算机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笨重。
但只有在场的这些核心专家才知道,在它们那朴实无华的机箱之内,跳动着的,是一颗颗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科技巨头都为之疯狂的、纯正的“龙国心”。
这些芯片,正是几年前“磐石”计划的最终硕果。
它们没有炫目的商标,没有公开的型号,只有一个冰冷的内部代号。
它们采用了在当时堪称天顶星科技的制造工艺,其单核运算能力和多核并行处理效率,已经悄然超越了鹰酱英特尔公司最顶尖的商用处理器。
由于“磐石”计划的成果被列为国家最高等级的战略机密,这些芯片的存在,对于外界来说,完全是一个谜。
在CIA和KGB的情报报告中,龙国的半导体工业,依然是一个需要依赖走私和仿制才能勉强维持的、落后的“三流玩家”。
他们永远也无法想象,龙国已经拥有了独立设计和制造这种级别高性能计算芯片的能力。
而此刻,这股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澎湃的计算力量,正被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