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龙腾入水——一万吨!(1 / 3)
1985年,夏。
东海之滨,长兴岛造船基地。
距离那场决定“龙腾级”命运的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这两年里,整个龙国的造船工业,仿佛都被注入了最强效的兴奋剂,以一种近乎于燃烧生命的速度,疯狂地运转着。
“龙腾级”项目,不仅仅是长兴岛一个造船厂的任务,它变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由国家意志驱动的“大会战”。
在北方的鞍山,为了保证“凤凰-1型”特种钢的稳定供应,一个专门为“龙腾”项目服务的炼钢车间被建立起来,实行24小时三班倒生产。每一炉钢水,都由潘老最信任的弟子和鞍钢的老师傅共同监督,确保绝对纯净。
在金陵的14所,为了攻克“神盾”系统的核心T/R组件,林浩所长直接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他和他的团队,没日没夜地守在刚刚建成的砷化镓单晶生长炉旁,像照顾婴儿一样,精确地控制着每一个温区的温度和压力。
在西北的戈壁深处,某个不对外公开的电子试验场,为了测试“神盾”雷达的抗干扰能力,空军甚至派出了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与雷达原型机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真刀真枪”的电磁对抗。
而在京城的各大部委,所有与“龙腾”项目相关的审批文件,都被盖上了“特急”的红色印章。
无论是需要从国外采购一台稀有的精密机床,还是需要从兄弟单位抽调一名顶尖的技术专家,所有的报告,都在24小时内得到批复。
整个国家,就像一台被精密调校过的巨大机器。从最顶层的战略决策,到最基层的生产车间,所有的齿轮,都在围绕着“龙腾”这一个核心,高效而协同地转动着。
无数的资源,无数的人才,从四面八方,向着东海之滨的那座岛屿汇集。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那艘承载着民族百年海军梦想的巨舰,早一天,再早一天,离开船台,拥抱大海。
而今天,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一号船坞内,那艘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钢铁巨兽,已经褪去了所有的脚手架和防护棚,露出了它那令人窒息的、充满了未来感的真容。
它静静地卧在巨大的船台之上,像一头即将苏醒的、蛰伏的远古巨龙。
它的船体,已经刷上了一层崭新的、代表着龙国海军的、庄重的深灰色涂装。阳光透过船坞顶部的巨大天窗,洒在它那光滑的舰身上,反射出冰冷而坚毅的金属光泽。
它的外形,与以往任何一艘龙国军舰,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艘现役军舰,都截然不同。
舰艏不再是传统的尖锐V形,而是一个巨大而饱满的球鼻艏。这个设计,能极大地减少航行时的兴波阻力,提升航速和稳定性。
整个舰体,从水线以上,都采用了大倾角设计,所有的船舷和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利落的、倾斜的平面,找不到任何多余的、杂乱的突出物。这种在当时堪称革命性的隐身设计,能有效地散射敌方的雷达波,大幅降低自身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干净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甲板。
前甲板上,除了那门造型充满科幻感的、拥有隐身炮塔的130毫米主炮之外,就是那片由64个方形小格子组成的、如同黑色巧克力排块般的垂直发射系统区域。它们与甲板完全齐平,显得平整而又神秘。
中部甲板上,再也看不到那些巨大的、占据了宝贵空间的倾斜式反舰导弹发射箱。取而代之的,是两座简洁的、同样采用了隐身设计的近防炮系统。
而在高耸的一体化主桅和舰桥上,那四面巨大的、呈八边形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如同四面坚不可摧的巨盾,冷冷地注视着四方。它们是这艘战舰的“火眼金睛”,是整个“神盾”系统的核心。
这艘船,看起来不像是一件战争武器,更像是一件来自未来的、充满了力量与简洁之美的工业艺术品。
此刻,数千名造船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着下水前的最后检查。
他们有的在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条焊缝,有的在为巨大的螺旋桨和船舵做着最后的调试,有的则在庞大的舰体内部,检查着数以万计的阀门和线路。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他们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这两年里,他们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