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无解的方程(3 / 4)

加入书签

我,明天早上,当您再走进设计室的时候,您会看到一套全新的‘脚手架’。”

第二天清晨,当王老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走进“女娲之脑”项目设计室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原本摆满了巨大绘图桌的房间,已经被连夜清空。

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台崭新的、被安置在独立隔间里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的显示器,比他们之前用的757计算机配套的黑白显示器要大得多,而且是彩色的。

几名来自凤凰军工厂的技术人员,正在姜晨的指挥下,进行着最后的软件安装和调试。

项目组的其他工程师们,则像一群好奇的孩子,围在隔间外面,对着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设备和软件界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王老,您来了。”姜晨看到王老,笑着迎了上去。

“小姜,这……这是怎么回事?”王老指着那些计算机,满脸困惑。

“一点小小的‘工具升级’。”姜晨轻描淡写地说道,“我通过香港的一些特殊渠道,高价采购了一批来自美国硅谷的、最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昨晚连夜空运过来的,刚刚安装好。”

这些新玩具自然是姜晨购买的,只不过是从系统当中。

“EDA软件?”王老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眼中充满了疑惑。

“您过来看看就知道了。”姜晨将王老引到一台已经安装完毕的计算机前。

王老坐下,看向屏幕。屏幕上,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拥有图形化界面的软件。软件的左边是各种逻辑门和电路元件的图标库,中间是巨大的画布,右边则是各种参数设置窗口。

“这是……”

“王老,您还记得我们昨天讨论的那个最复杂的ALU(算术逻辑单元)模块吗?”姜晨问道。

王老点了点头,那个模块由超过一千个晶体管组成,他们团队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勉强完成了手工布局,而且其中还有好几个无法解决的布线冲突。

姜晨没有多说,他只是对负责演示的助理工程师点了点头。

那名工程师深吸一口气,开始操作鼠标。他先是从元件库里,像搭积木一样,拖拽出所需的逻辑门,在画布上搭建出整个模块的逻辑结构图。这个过程,只花了几分钟。

然后,他点击了菜单栏上的一个按钮——“自动布局布线”。

奇迹,在这一刻发生了。

只见屏幕上,那数千个代表着晶体管和连接线的元素,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移动、旋转、重组。计算机强大的算力,在瞬间完成了数百万次的排列组合计算,寻找着最优化的布局方案。

仅仅过了不到三十秒,屏幕上的所有元素都停止了移动。一幅布局合理、布线清晰、没有任何冲突的完美电路图,呈现在了王老的面前。

王老彻底惊呆了。他死死地盯着屏幕,嘴巴张得老大,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

一周!他们整个团队,几十个顶尖大脑,耗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不眠不休,才勉强完成的工作。而眼前这个软件,只用了不到三十秒!

“这……这不可能……”他的声音在颤抖。

“还没完呢。”姜晨微笑着,示意工程师继续。

工程师又点击了另一个按钮——“逻辑仿真与时序分析”。

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一个新的窗口,各种波形图和数据表格飞快地滚动。软件正在模拟这块电路在真实运行时的所有状态,并计算出它的最高运行频率和功耗。

一分钟后,一份详尽得令人发指的分析报告,自动生成了。报告不仅指出了电路中存在的几个潜在的时序风险点,甚至还给出了优化建议。

王老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扶着桌子。他看着屏幕上那些飞快滚动的、代表着未来的数据流,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个软件,而是在仰望一片全新的、无垠的星空。

他伸出手,颤颤巍巍地握住了那只小小的鼠标。冰冷的塑料外壳,在他手中却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

他感觉自己触摸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设备。

而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设计的壁垒,那道曾经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无法逾越的方程,在这一刻,被来自“未来”的工具,轻描淡写地……攻破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