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猎杀时刻(2 / 4)
不过是十分钟左右的航程。
当惯性导航系统内部的计时器,走到了预设的那个时间节点时,导弹01号和02号知道,狩猎的时刻,到了。
【指令:进入末端索敌模式。】
弹头那层用于保护内部精密仪器的、流线型的雷达罩,被内部的微型爆炸螺栓瞬间弹开,露出了隐藏在下方的、真正的“眼睛”——一台先进的、拥有极强抗干扰能力的单脉冲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
【指令:主动雷达开机。】
在万分之一秒内,导引头的固态发射机,将强大的电磁能量,汇聚成一道极其狭窄的波束,如同一柄无形的探照灯,以预设的扇面角度,向着前方那片看似空无一物的海域,猛地扫去!
一秒。
两秒。
在雷达波束第三次完成扫描时,回波信号来了。
在机载计算机的处理器中,这些回波信号被迅速解码、过滤、放大,最终在虚拟的“视网膜”上,呈现出了三个清晰的、由无数个数据点构成的光斑。
三个目标。
这与发射前装订的情报完全吻合——一个由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组成的编队。
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村雨”号?
如果是老式的反舰导弹,此时可能会随机选择一个目标,或者选择雷达反射信号最强的那个。
但对于“鹰击-8”而言,它的“大脑”里,还预装了一套由姜晨亲自编写的、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目标威胁等级评估”算法。
【算法启动:目标识别与威胁评估。】
计算机开始对三个光斑进行多维度分析。
首先,是雷达反射截面积(RCS)。
中间那个光斑,明显比两侧的两个要大上百分之三十左右。它的轮廓更长,结构更复杂。
【初步判断:目标B,为大型驱逐舰。目标A、C,为护卫舰。】
但这还不够。
导弹01号和02号的导引头,在主动发射雷达波的同时,其内部的被动接收天线,也在贪婪地“聆听”着这片空域中所有的电磁信号。
很快,它们就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强烈的、带有明显特征的雷达辐射源。那个辐射源的信号特征,与情报库里,脚盆鸡“村雨”号装备的OPS-24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特征,完美匹配!
而这个辐射源,正来自于中间那个最大的光斑!
【交叉验证:目标B,正在使用主搜索雷达,确认为编队指挥舰。】
【结论:目标B,威胁等级最高。指定为主要打击目标。】
整个识别、评估、决策的过程,用时不到零点五秒。
冰冷、高效,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指令:锁定主要目标。】
雷达导引头的扫描扇面瞬间收窄,所有的能量都汇聚成了一道更加强大的、无法挣脱的波束,死死地“钉”在了中间那艘“村雨”号的身上。
在导弹的“视界”里,另外两艘护卫舰的光斑,瞬间消失了。
整个世界,只剩下了那个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庞大的猎物。
高分辨率的雷达回波,甚至让计算机能够大致分辨出舰体的不同部位。
那高高耸立的、雷达反射信号最复杂的舰桥和上层建筑,与平坦的甲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指令:精炼攻击航向。目标,敌舰指挥中枢——舰桥。】
攻击的最终落点,被精确地锁定。
与此同时,导弹01号和02号之间,那条微弱的加密数据链完成了它们生命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交谈”。
【01号呼叫02号:目标已锁定,我将攻击舰桥左舷。】
【02号收到:目标已锁定,我将攻击舰桥右舷,与你攻击点形成30度夹角,确保最大毁伤效果。】
协同攻击方案,瞬间达成。
它们将不再是两枚独立的导弹,而是一对手术刀,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精准地切除敌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就在“鹰击-8”完成锁定的那一刹那,一百多公里外的“村雨”号作战情报中心(CIC)里,尖锐的、如同死神尖啸般的警报声,毫无征兆地、疯狂地响彻了整个舱室!
“导弹来袭!导弹来袭!方位270!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