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摊牌之时(3 / 4)

加入书签

数据曲线。

“首先,关于残余气体的问题。”他指着一张曲线图,“这是我们内置的质谱仪,在抽真空过程中,对腔体内残余气体成分的实时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在真空度稳定后,腔体内99%以上都是惰性气体,几乎不存在湍流的可能。而且,这种极其稀薄的气体,对光子的折射效应,经过计算,其影响量级,比我们观测到的畸变,还要小至少三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它存在,但绝不是主要矛盾。”

他又切换了一张图。

“其次,关于分子泵的振动。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就用激光测振仪,对平台进行了24小时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在隔震系统启动后,分子泵工作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花岗岩基座上的幅度,已经低于仪器的测量下限。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是热辐射。”姜晨展示了最后一张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红外热成像数据点,“我们在腔体内壁和玻璃周围,布置了12个高精度热电偶。数据显示,在系统稳定后,整个核心区域的温度梯度,被控制在了千分之二摄氏度以内。这个级别的热形变,同样不足以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

他一口气,用无可辩驳的、详实到令人发指的实验数据,将所有常规的、工程层面的质疑,一一驳回。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一次,王老的眼神都变了。

他看着姜晨,就像在看一个怪物。

他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能提出天马行空的大胆构想,更能用滴水不漏的严谨细节,去支撑他的构想。

他不是在赌博,他是在用科学,一步步地将所有人,逼向他早已预设好的那个“唯一”的结论。

王老的眼神,此刻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专注。

他甚至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一步。”姜晨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的思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这种‘不均匀的结构’到底是什么?不是气泡,不是杂质,因为这些在出厂检测中,都会被发现。我们的检测报告,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回到一个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应力。”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由无数个圆点和连接线构成的晶格模型。

“我们都知道,完美的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平衡的、均匀的,就像一个结构完美的建筑。但如果在材料形成的过程中,因为某种我们未知的外部原因,比如超高压、或者特定的高频电磁场,导致一部分分子,被迫‘锁’在了一个非正常的、高势能的位置上。那么,宏观上看,它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化学成分和物理密度都没有改变。但微观上,它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个‘应力集中区’。”

“这些‘应力集中区’,就像一个个被压缩到极致的微型弹簧,潜伏在材料的分子晶格之间。它们极其微小,用我们现有的任何光学显微镜或者X光探伤设备,都无法发现。因为它们没有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也没有形成宏观的裂缝。但是,它们客观存在,就像建筑结构里看不见的内伤。”

姜晨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将所有人的思绪,都带入到了那个肉眼无法看见的、神秘的微观世界。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能听懂姜晨在说什么,也正因为听得懂,才感到愈发的震惊。

“现在,我们来假设,我们的‘零号玻璃’内部,就布满了这种看不见的‘微观应力暗伤’。”

“当一束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穿过它时,会发生什么?”

“激光的能量,会瞬间激发这些‘应力弹簧’,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但这个湖的内部,却充满了无数个看不见的漩涡。这些‘应力弹簧’会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发生极其微小的、但却混乱的释放和再平衡。这个过程,反映在光路上,就是我们看到的、无规律的畸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隔震系统会失效,甚至起反作用!”姜晨的语调开始激昂起来,他指着幕布上的曲线图,“因为这些‘应力天线’,对能量的感知极其敏锐!任何一丝微不足道的外部扰动,无论是机械振动,还是空气中的声波,甚至是地壳的微小应力变化,都会被它们接收,并被无法想象地放大,最终以光路畸变的形式,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