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来自京城的调查组(2 / 4)

加入书签

一本摊开的笔记本,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

林浩和他的核心团队,则坐在了长条会议桌的另一侧,像是等待判决的被告。

姜晨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是团队必须经历的一关,也是他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钱卫国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同志们,今天这个会,不是追责会,是问题分析会。项目停滞了一个多月,上面很着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症结所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王老身上。

王老没有起身,只是扶了扶眼镜,示意身旁的助手,将一份份数据图表,用幻灯机投射在幕布上。

这些图表,都是调查组连夜整理出来的,比项目组自己的报告还要清晰、直观。

“这是你们的第一版测试数据,”王老拿起一根长长的教鞭,指向屏幕上那团混乱的光斑,“光路畸变,能量弥散。你们的判断是,主轴承精度不够。”

“于是,你们更换了从瑞典进口的、国内能找到的最好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幕布切换,一张新的图表出现,上面用红色的曲线,标注出了新的数据特征,“这是更换后的数据。请注意,畸变的整体形态没有改变,只是抖动的频率,出现了一个新的、微小的高频峰值。这说明,新的问题被引入了,而老的问题,依然存在。你们的结论是什么?是新轴承的磨合不够。”

王老的声音不疾不徐,像一位严谨的外科医生,在解剖一具早已冰冷的尸体。

他每说一句,林浩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接下来,是基座。”王老继续说道,他的教鞭在屏幕上缓缓移动,“你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用上了激光经纬仪,将花岗岩基座的水平误差,控制在了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以内。了不起的工程成就。但是,结果呢?”

幕布再次切换,两组数据的对比图清晰地呈现出来。

“结果是,低频抖动略有收敛,但核心的畸变问题,没有任何改善。这说明,基座的水平度,与核心问题无关。但你们的会议纪要上写着,‘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证明振动是主要干扰源之一’。”

王老念出会议纪要上的原话,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但听在项目组成员的耳朵里,却充满了讽刺。

“再之后,是你们引以为傲的主动式隔震系统。”王老的教鞭,点在了那张最混乱、最无规律的能量曲线上,“结果,问题变得更加诡异。这说明,你们的隔震系统,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入了更复杂的、不可控的变量。而你们的报告结论,却是‘系统尚需调试,已接近成功’。”

王老放下教鞭,目光平静地投向脸色已经一片煞白的林浩。

“林所长,”他开口了,语气中没有指责,只是在陈述着一件事实,“我看了你们全部一百零八次测试记录。我必须承认,你们的团队,拥有全国最顶尖的工程能力和最顽强的奋斗精神。你们更换了最好的轴承,铺设了最平的基座,造出了最强的隔震系统。你们在‘解决平台问题’这条路上,已经做到了极限。”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

“但是,科学研究,不是只靠精神和汗水就能成功的。它需要的是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当你们所有的努力,换来的结果,都是让问题变得更糟,或者原地踏步时;当你们的会议纪要和报告,一次次地用‘阶段性进展’、‘尚需调试’这样的词语来回避核心矛盾时,这只能证明一件事。”

王老推了推眼镜,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的初始假设,是错误的。你们的技术路线,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一条科学上的死胡同。”

“死胡同”三个字,像三柄重锤,狠狠地砸在林浩的心上。

他猛地站了起来,双手撑着桌子。

他的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却发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老没有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他只是将所有失败的数据,冷酷地、不带任何偏见地,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我们……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他终于从喉咙里挤出了一句话,无力辩解着,“一定还有我们没有找到的……机械上的变量……热形变,或者……或者别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